首页>>关注 社会聚焦   观点看法   人间冷暖   热点专题  

农民告赢微信公众号的启示

   

  时下,新媒体、自媒体势头正劲,尤其微信公众号、朋友圈风生水起,好不热闹。虽然微信朋友圈也是一个“江湖”,并不平静,但罕见微信公众号因侵权纠纷被诉至法院。不久前,一个甚至没听说过微信的农民,却因微信公众号随意发布“鬼灯笼”虚假信息扰乱其正常生活、工作秩序,打起了状告微信公众号的官司,并且还打赢了。这起农民状告微信公号的诉讼,因其别具一格,而颇具鲜明的启示意义。

  一是,新媒体、自媒体并非法外之地,必须恪守自由与权利的法律边界,侵犯他人权利,破坏社会秩序,将付出法律代价。网络江湖并不平静,不时浊流涌动,踩踏“红线”。一些微信公众号为了“涨粉”,吸引眼球,达到营销推广的目的,不惜制造、炒作、抄袭、改编并散布、转发网络谣言和各种虚假不实信息,引发朋友圈广泛关注传播,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比如去年6月底一则“北京医生李芊在火车上救助急产孕妇,被南京法院认定为非法行医并判决赔偿1.4万余元”的帖文在网上热传,很快被证实为子虚乌有的谣言,造谣者河南某医院领导尚林辉也被警方抓获处罚,但今年1月该谣言又经微信公众号在朋友圈肆意传播,再次引发舆论焦虑;又如今年6月一夜刷屏的“人贩一律死刑”帖文,不过是某微信公众号出于营销逐利目的,蓄意炒作的行为;再如此前朋友圈疯传的各地“抢小孩”“盗小孩”信息,事后相继被警方辟谣或破案,大多是某些微信公众号出于无聊、吸睛、炒作等原因,利用公众的恐惧心与“善意提醒”心理,而肆意炮制、散布的谣言。就在今年“双十一”,上海浦东警方还对为了“吸引眼球”,在其微信公众号编造发布“110已经证实”的“学校门口抢小孩”谣言的骆某,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二是,作为一个文化知识不高的农民,都能拿起法律武器,与网上“呼风唤雨”实质侵权违法的微信公众号“叫板”,并让其低头认错赔钱,作为时尚达人的众多微信用户,面对虚实变幻的网络,更应有理性态度和认知水平,对一些微信公众号的“权威”不迷信、不盲从,对朋友圈信息尤其未经证实的传言不轻信、不转发。

  新媒体、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良莠不分、鱼龙混杂,在加强用户自律、平台监管、法律监管的同时,公众亦需强化自身素养,保持清醒头脑和独立判断,不轻易被网上各种虚假不实信息、谣言裹挟利用,共同维护健康良性运行的互联网环境与秩序,还朋友们一个安宁、清静、祥和的朋友圈。

  新闻背景:

  今年4月,有人发现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温泉镇光明村赵远清的房屋门前,夜间有不明亮光现象。5月8日,根据网友提供的信息,“铜鼓学生时代”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传说中的“鬼灯笼”惊现铜鼓县光明村》的文章,配有图片,还将赵远清的房屋具体位置用红色线圈标记。文章结尾表示:将和专业人士前去探个究竟,希望尽早解开“鬼灯笼”之谜,也希望有此兴趣爱好的微友能给出一个合理解释。5月13日,“铜鼓学生时代”微信公众号又发布题为《再次探秘铜鼓光明村“鬼灯笼”,揭开“鬼灯笼”谜团》的文章,还发布了探秘视频,请求微友对“鬼灯笼”现象进行解释。

  微信疯传的光明村“鬼灯笼”“鬼火”事件,给赵远清及家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有大量群众到他家附近察看,甚至有人擅自进入屋内,还造成附近道路受阻,村民出行不便。8月11日,赵远清、黄华云夫妇正式向县法院递交了诉状,打起了宜春市第一起农民状告微信公众号的官司。

  9月6日,铜鼓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卢某某(“铜鼓学生时代”微信公众号的实际操作者)赔偿原告赵远清、黄华云财产损失、精神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共计5000元,被告聊城微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铜鼓学生时代”微信公众号的账号主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两被告在其微信公众号“铜鼓时代”(原“铜鼓学生时代”)刊登不少于100字的道歉声明。

 

 

来源:人民政协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