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宗教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天主教  

道教起源与称呼

   

修道士画像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但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学问,道教是宗教.道教的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式,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兴起,在历史有所的影响。至东汉,社会因为战乱与汉朝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原本儒学逐渐宗教化,此时也于传入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道教的主要创始人物张道陵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巫术并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道家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7]

由于受欧美文化影响,现在中文中的“道教”一词,认为起源于西元142年东汉张道陵所创立的“五斗米道[8]。(注:这种历史观,不能被道教内部人士接受,道教内部一般认为道教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然而事实上早在东汉之前道教已有许多宗派,以史籍所载所曰,有关张陵张鲁的事蹪,来论述道教不创自三张父子[注 1],而《后汉书》有文于下:张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其来学者,被名为鬼卒,后号祭酒。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曰理头。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同之亭传,县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之。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不置长吏,以祭酒为理,民夷信向。朝廷不能讨,遂就拜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其贡献[9]

又《三国志张鲁传》刘宋裴松之注引《典略》[10]:熹平中(灵帝年号,西元一七二~一七七年),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10]。光和中(西元一八~一八三年),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脩。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脩为五斗米道[10]。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咒)[10]。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脩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10];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10]。后角被诛,脩亦亡。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脩业,遂增饰之。教使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11]。在《典略》这段文献的记载中,裴松之以为张脩张衡之误。姑且不论人名是否有误;但可以很清楚看出当时的教派相当多;五斗米道太平道一样,都仅能算是道教的一个派别支流;在当时的道教,不仅仅是张陵张鲁一家而已[11]。而且或说张陵撰,或说张鲁撰,常以“伪伎”一语[12],来攻袭其他教派,可以看出当时不仅道教的派别多,还常互相攻击[11]。又张道陵所传之经,称为正一经;而《云笈七签.卷六第四》:“《正一》者,真一为宗,大上所说[11]。《正一经》,天师自云:‘我受于太上老君,教以正一新出道法。谓之新者,物厌故旧,盛新,新出,名异实同,学正除邪,仍用旧文,承先经教,无所改造。亦教人学仙,皆用上古之法。’王长虑后改易师法,故撰传录文,名曰《正一新出仪》。”由张陵的标榜“新出”,可知当时旧经旧法固多。而通常宗教都是发展到某个阶段后,才会定向分裂,成为多种不同的教派;由此可印证道教不创自张道陵。因而若以道教归属于张道陵所创不合乎于史实[11]。因此,其他道教分支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

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许多人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认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词,将等先王之“道”和孔子的言“教”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此部分之出处尚有待确定),因此也被称为“道教"[13]

[编辑] 道教无始亦无终的说法

道教的起源 -无始亦无终

道教 :“道的教化”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道”上古已存在,祂不为万物而生, 万物却因它而丰盛,“道”给万物得以孕育,众生又从其所得,是以尊为其所教,是为 “道教” ,从虚无到宇宙、万物、诸般物种的诞生,都受“道”所得

道的教化时刻都运转,却又如虚无一般,看不见、模不着,单以文字无法言明,需以 “体验” 而得启悟,人以自身不同潜能条件、意识印象,因缘得以悟道,感应从“道教”所得,故产生了无数人士,黄帝孔子庄子、科学家等等都在这程度下,体验 “道教”,得以“受道”,着下阴阳、五行、仁爱、仙学、科学......等等无数的学说,人终其一生仍然努力朝“得道(成功)”方向走

现今,人以科学探测宇宙事物,亦是“道教”,就如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 看见苹果跌下来,而悟到地心吸力 从其规律,而悟得其法,古今皆是如此 而中国的道教神仙学说正是位处“道教”的高层,哲学可以描述现象,科学可以发现而解释现象,而仙学系统则可以超脱现象

人从荒蛮中“受道”而进化,开发到一定的潜能可以明白世间事物,太上老君就道成老子肉身施教,以哲学形式启悟人类“道”的概念,和圣人之道, 以期众生可以得到个好的环境,去悟道,随着人朝“道”方向走,所知所学越趋复杂,亦开始有了道派,将各圈子学说有系统地组合起来

就如人生命开始后,从基本的技能而到学习事物,进而成长,产生自己的圈子,各圈子又再组成组织或家庭

道教道派就如这一般那么自然的因缘“道教”而形成 现代学术界将“道教”界定为东汉道派始出现,分开道家和道教,是狭义和片面的解释。

“道教”:

以“道”为祖,包含道家和道派,和世间事物

以神仙学说 为宗:《楼观本起传》:“是以古仙哲后,景行高真,仰道德为生化之源,宗神仙为立教之本;寻众妙之轨躅,慕重玄之指归”

以三皇五帝开始:《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

“道”从无始而开始,“教”亦无所终结, 故“道教” ,无始亦无终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