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企 企业风采   商界精英   创业明星   财经人物   商企信息  

汤敏:应允许地方通过市场发债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我想问一下汤老师,刚才吴女士说了,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民间的力量,哪怕是金融领域的民间的力量。今天我们中国现在的金融领域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力量吗?如果还不足够的话,需要推进哪些方面的变革?

  汤敏:两个层次的问题,从技术上来说,用民间资金参与,通过地方政府发债等等这些,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只要借过来都可以用。

  为什么中央迟迟不敢放开这个领域,因为我们有一个最核心的部分没有解决,就是你怎么控制地方政府拿到钱不瞎花的问题。现在是地方政府没有钱吗?其实不是,我们看到各个地方,到城市,你去看都是非常超前的大广场、大路,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都是非常豪华的,而且是在不断的攀比的这种,按照说,我们现在地方政府50%是靠卖地,也就是过去的五六年七八年的事情,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五六年七八年之前我们地方政府有一半的钱是没有的,那时候他也活过来了,这么短的几年里面,它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一倍,也把它花光了,还嫌不够。如果不在需求方面,把这个钱拿去干什么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我们仅仅让它去融资这就非常的危险。我们看到了现在欧洲国家的问题,欧洲国家相对来说已经有议会等各方面的控制,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控制,我们就会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如果发债可以,但是发债干什么一定要进清楚。比如说我们现在要解决农民工的问题,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这是过去60年积累下来的,可以找我们的子孙后代借点钱来把这20年渡过未来慢慢还回来,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这个债拿去又建非常豪华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又去做这种政绩,这样就会给我们子孙后代背上非常沉重的包袱。

  政府债的机制就是这届政府借、这届政府花,这届政府出政绩,是未来好多届政府去还钱的问题,这个机制不解决,让地方政府随便去融资,风险非常大。

  从某种意义上让地方政府去找银行融资风险更大。地方政府只要摆平一个行长就行了,我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进行。你要发债毕竟还要社会、还要市场,毕竟还有一些市场监管,目前这种由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是最坏的一个安排。

  如果让我们地方政府通过市场发债是一个似好的安排,真正更好的安排要把发债以后干什么,把这个严格的处理机制建立起来。我们不能简单地去学国际经验,因为简单地学国际经验,有可能反而就变得走样,或者变成未来一个大包袱。

 

来源:北京中小企业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