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商企 企业风采   商界精英   创业明星   财经人物   商企信息  

阿里路演过半 戳中中国难言之痛

   

阿里路演过半 戳中中国难言之痛

  如无意外,来自中国本土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将以“史上最大IPO”的身份,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是阿里之幸,也是A股之痛。过去的十几年中,腾讯、百度、新浪、京东商城等大批本土新兴技术类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海外上市。总市值已跻身全球资本市场前列,却仍难免本土优质上市资源流失的尴尬,这无疑值得深刻反思。

  A股之痛

  同股不同权的阿里为中国股市所不容

  阿里巴巴于美国时间本月8日在纽约启动IPO路演。招股书显示,其IPO拟发售3.2亿股,最多融资243亿美元,对应的估值高达1627亿美元。这意味着阿里有望成为美国,甚至全球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科技股IPO项目。

  14年前在杭州创立的阿里巴巴,15年间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巨头。一家以本土庞大客户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互联网企业,为何最终选择在地球另一端上市?背后的曲折和无奈令人回味。

  现行证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公司法则将调整对象明确设定为“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注册于海外的阿里巴巴集团,不得不因其“外资企业”的身份与A股市场失之交臂。

  此外,为了保证管理层以少量资本实现对公司的控制,阿里巴巴集团采取了成熟市场较为普遍的二元制股权结构。这种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架构,也为强调同股同权的中国股市所不容。

  中国大批本土新兴技术类企业都选海外上市

  对于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况,中国股市并不陌生。过去的十几年中,腾讯、百度、新浪、京东商城等大批本土新兴技术类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海外上市。

  急切寻找优质投资标的的中国股市,为何错失众多拥有良好成长前景的本土企业?

  “银行融资成本高且需要抵押物,这对于轻资产的高科技企业而言"高不可攀"。”炬光科技有限公司刘兴胜说,如果能够公开发行上市,企业不仅能获得高效的融资途径,还可借助资本市场的溢价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新股发行审核制下上市通道不畅的现状,令刘兴胜的梦想变得遥遥无期。“如果因为无休止的排队错过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机遇期,那么两三年后,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会荡然无存。”刘兴胜无奈地说,如此拖下去,自己只能选择海外上市,或干脆把公司卖了。这不是刘兴胜一个人的无奈。以着眼创新型企业的创业板为例,目前在审企业已经超过200家,多数企业审核时间在两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四五年。

  事实上,除了无法忍受漫长的上市周期之外,还有大批拥有创新性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本土新兴产业企业,因为在盈利性、股权结构、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满足现行发行上市条件,被A股“拒之门外”而最终选择海外上市。优质本土上市资源的流失,已然成为中国股市难以言说的“痛”。

  投资之痛

  温州“炒房团”为何看不上阿里?追求“赚快钱”最终赚不了大钱

  过去15年,阿里巴巴集团总部所在地杭州,几乎所有楼盘都被温州“炒房团”光顾过,但是他们唯独错过了投资阿里巴巴的机会。从2005年杭州商品房突破万元,到今年9月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杭州楼盘均价2万元左右,翻了一番。同样是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投资加上雅虎中国资产获得阿里巴巴40%的股权,目前剩余的21%股份价值约300亿美元,是当年的60倍。阿里巴巴的另一个股东日本软银在更早的时候投入8000万美元,按照这次路演公布的定价区间计算,回报率为当年的600倍。同一时期,号称总额超过8000亿元的浙江游资,在寻找投资出路时留下的重磅新闻让人炫目。从炒房、炒矿一直到炒绿豆、炒生姜……甚至连澳洲、美国等地也遭遇过“温州炒房团”。

  就在资本东奔西突急于寻找目标的同时,马云却一直为融资四处奔走。1999年他创办阿里巴巴时,除了18位朋友凑起来的50万元以外,再也不能从当地银行或者其他资本方得到融资。在生意从来都不好做的中国,很少有人相信马云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想。此后马云完成的四轮融资,全部来自外资。有分析认为,因为中国本土资本追求“赚快钱”,所以最终赚不了大钱。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说,现在中国很有钱了,但是,中国具有创新意识的资金太少了。统计表明,中国每年真正投入风险投资的资金是200亿元,大概相当于中国房地产年投入的万分之一。所以无论是马云,还是腾讯、百度,互联网财富基本与中国自己本土的资金无关。

 

来源:云南信息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