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即时新闻   人事调整   国际新闻  

妙哉,两个尚建国北京相聚,传为佳话

   

    一、 缘起

    早在二十多年前,不论是作为画家的尚建国,还是作为作家的尚建国,这么两个尚建国当时都不在北京。然而,他们却同时在人民日报上露了脸,分别发表了各自的作品。陕西的尚建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是画,湖北的尚建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是诗。就是这么一件事,开始奠定了两个尚建国此生那种最初的缘份,且颇具浓烈的戏剧色彩。

    陕西尚建国的朋友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署名尚建国的诗歌,便在他的肩膀上狠狠地捣了一拳,嘻嘻哈哈地朗笑道,尚建国,没想到你这家伙还是个多面手,多才多艺,既会画画,还会写诗,太了不起了……

    与此同时,湖北的尚建国也被他的朋友调侃道,哥们,你隐藏得很深哪,深藏不露,你诗写得很棒,画也画得很棒,祝贺祝贺!

    两个尚建国之间的缘份,最初就是这个样子——完全是由朋友们的误解和戏谑而引发导致出来的。那个时候,他们虽然都知道了彼此的存在,但却并没有进行联系和沟通。生活嘛,就是如此这般,心里有数,就行了。一切顺其自然。

    类似的误解和调笑,此后还反复出现过好几次。

    后来,湖北的尚建国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去了广东深圳。再后来,作家尚建国又从广东深圳来到了北京。并且,已经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十几个年头。而画家尚建国,则是一直坚守在陕西。

    二、 联络

   转眼之间,社会生活进入到网络化的时代了。在百度百科尚建国的词条里,居然同时出现了作家尚建国和画家尚建国。百度百科在其简介里解释说:本词条为多义词条。含有作家尚建国与画家尚建国两个同名义项。1. 作家尚建国如何如何;2. 画家尚建国如何如何。

    应该说,百度百科对作家尚建国和画家尚建国这么两个人物已经解释得十分清楚和到位了。可是,纵然如此,还是常常会闹出笑话。一些看东西不大细致的人,往往会将作家尚建国与画家尚建国混为一谈,当作一个人看待。某一次,在北京的一个大型的会议上,主持人在介绍嘉宾的时候,用她那纤纤玉手指点着作家尚建国,满面笑容地介绍道,这位大名鼎鼎的尚建国先生,不仅是一个著名的作家,同时还是一个著名的画家……听到主持人如此一番介绍,作家尚建国知道事情又被搞混淆了,弄错位了,便当即苦笑着解释道,我是作家,不错;但我并不是画家。那位画家尚建国是陕西人,人家今天并没有从西安穿越到北京来,跑来参加咱们今天的这个会议……

作家尚建国如此一说,会场上顿时爆发出一阵咯咯咯的笑声,遂将那位美女主持人也弄了个大红脸,显得十分尴尬和窘迫。

    后来,忽然有一天,北京的作家尚建国接到了一个电话。在电话的那一头,有一个声音亲切地说道,你好,作家尚建国,我也叫尚建国,我是一个画家,是画画的……电话这头的作家尚建国立马就明白了,打来电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恰好正是陕西的那位画家尚建国。

    就这样,在彼此相互知道对方存在的二十多年之后,两个尚建国终于通了电话,有了最初在电话里的联系与交往。

    三、 相见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个尚建国不仅有了电话联络,而且,通过qq、微博、微信、博客……等等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两个尚建国之间有了通畅的来往与交集。但遗憾的是,两个尚建国始终没有见面。

    在此期间,两个尚建国也都曾经有过见面的愿望和打算,却是始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每回,陕西画家尚建国来到北京时,北京作家尚建国不是人去外地了,就是杂事缠身,或者是画家尚建国突然又有了什么事,临时改变了行程。种种原因吧,一直是阴差阳错,两个尚建国竟没能见上一面。

    这一次,机缘巧合,也许是缘份到了吧,两个尚建国终于在北京相聚了,完成了二十多年的心愿。

    在北京香山的一个宅院里,两个尚建国相见了。画家尚建国比作家尚建国年长几岁,所以,在以往的电话交谈中,作家尚建国总是称呼画家尚建国为“尚兄”,而画家尚建国则是称呼作家尚建国为“作家尚建国”,以示二人的区别与不同。这一次相见,两个尚建国彼此之间就延续了“尚兄”和“作家尚建国”这样的称呼,二人相见,倍觉亲切与和睦。

画家尚建国(左)向作家尚建国(右)赠送画作

作家尚建国(右)向画家尚建国(左)赠送长篇小说《文化商人》

    在秋天的北京香山,画家尚建国送给作家尚建国的见面礼,是他精心绘制的一幅弥勒佛画像;而作家尚建国送给画家尚建国的见面礼,则是他的一部长篇小说《文化商人》。两个尚建国的手,此刻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四、 携手

    见面后的两个尚建国,相谈甚欢。

两个尚建国在亲密交谈

    作为画家的尚建国,他主攻写意人物画,尤擅画弥勒佛。他主张“相由心生”,通过从艺40年来的经验累计与不断钻研,他成功地将中华民族吉祥如意的审美意趣,巧妙地应用于弥勒佛画的创作中,颠覆了传统中神圣庄严的佛像概念,形成了鲜明独特、自成一家的大自在弥勒佛画创作风格,并持有由国家颁发的特殊著作权证书 。

    作为作家的尚建国,在近三十年里创作的小说和诗歌等作品,曾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花城》、《红岩》等刊物上发表,出版过《天空有鸽子飞过》、《命运》等十几本书。共计有三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问世。其作品区别于一般的社会、人生价值判断,具有独到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因而广受读者青睐和欢迎。尤其是最近五年来,尚建国不仅写了中国第一部反映文化产业的长篇小说《文化商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形成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尚建国的另外一部系列长篇小说《上帝变脸》,更是一个浩大的小说工程,是全面观察与透视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的多棱镜和万花筒。

    在秋天的北京香山,在两个尚建国妙趣横生的交谈之中,他们各自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情况和创作特色。在此期间,作家尚建国还用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口吻,对画家尚建国说道,我们两个人同名同姓,常常会被别人弄错搞混,闹出了一些笑话。但不管怎么说吧,我们今天总算是在北京见面了。这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情。假如说,在作家曹雪芹的那个时代,同样也有一个画家叫曹雪芹,或者说,在画家郑板桥的那个时代,同样也有一个作家叫郑板桥。两个曹雪芹相见了,或者说是两个郑板桥相见了,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文化盛事啊!哈、哈、哈、哈……

    听到作家尚建国如此幽默且风趣地一说,画家尚建国也开怀畅笑起来,那种来自于内心深处、铺展于脸膛之上的笑容,看上去颇有几分禅意,让人联想起了他画笔下的弥勒佛,笑容可掬,安适放达。

    细说起来,两个尚建国都应该算是姜尚(姜子牙)的后裔。他们两个人表示,此后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在经过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岁月之后,妙哉,两个尚建国终于在北京相聚了,一时之间,被许多的文朋画友们传为了佳话。同名同姓,且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了。再加上,一个尚建国是画家,一个尚建国是作家,两人相知多年,又闹出了许多的笑话,如今总算是在北京聚首了,不免让人心生感慨,叹为一件趣事。

 

 

来源:中华人物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新闻频道主编张京辉

新闻频道主编张京辉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