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生活   民族人物   民族工艺   民族遗产  

藏族:呵护高原之家

   

美丽的藏族姑娘在放牧。 据百度

  在祖国民族大家庭中,藏民族秉持着独特而深刻的自然观:天生万物,万物有灵,这万物不仅包括动物、植物等有机物,也包括山水大地及天空。他们认为,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对大自然应该尊重顺应、善待呵护。今天,这些自然观依然深深地影响着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善待“不速之客”

  西藏那曲县由恰乡藏族牧民布诺至今仍对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心有余悸。那天下午,他刚进院子就发现家门大开,屋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家里没人,会是谁呀?警觉的他远远地透过窗户的玻璃望去,天哪,原来是一只硕大的棕熊趁主人不在家霸占了房屋,吃了奶酪肉食,还从冰箱里拿出易拉罐汽水喝。布诺怎么也赶不走棕熊,最后还是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帮忙赶跑。

  在藏北牧区,高大威武、野性十足的野牦牛简直能把人“活活气死”,这些家伙经常偷跑到家养牦牛群中吃吃喝喝,最后带走比较好看的家养母牦牛。安多县扎曲乡一牧民讲到,去年,他家一头价值万元以上的母牦牛被拐走,因不敢对野牦牛动武,只好礼送那头大家伙大摇大摆地走出家门……

  几年前,一只未成年的贪吃雪豹闯进阿里农牧民的羊圈偷羊吃,结果吃得太撑,体重超出了自己的弹跳能力而出不了圈,最后,藏族群众把它抬出羊圈送走。前不久,札达县曲松乡曲木底村牧民发现两只雪豹幼崽,遂将其抱回帐篷悉心喂养。现在雪豹幼崽已被地区林业局接回,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饲养。

  近年来,类似上述的“动物肇事”事件越来越多,但与野生动物伤人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的居民不仅不伤害这些动物,反而报之以宽厚与善待。对此,西藏自治区林业厅负责人说,这既同国家长期大量地进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有关,也与国家对藏民及时实施赔偿有关。当然,藏民族的传统自然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告别“木头财政”

  林芝市鲁朗镇70岁的洛桑老人对记者回忆说,30年前这里建了个林场,但不到一年,原本人都很难进去的原始森林就被“剃成了秃头”。而现在的鲁朗镇不仅告别了“以木换粮”等“木头财政”的历史,而且当地农牧民“靠林吃林”的观念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走上了生态旅游发展经济的道路。

  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扎囊县,往年冬季枯水期一到,裸露的河床便成为风沙肆虐的源头。跑运输的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村民边久深受其害:原本靠家里的几亩地种植青稞,但眼看家园变成沙园了。1990年,这位藏族农民毅然拿出以前跑运输的积蓄,在雅江边上办起了苗圃。如今,在边久的细心照料下,红一块、绿一块的各种树苗整齐地分布在田间。

  保护“圣山圣湖”

  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西藏各地村庄都举行祭山仪式,这一活动为宣传环保及有关知识提供了难得的时机。记者发现,在活动期间,寺院的僧人会宣传慈爱万物的思想,劝导大家不要随意挖土采石、破坏河流湖泊,等等。在林芝、那曲等地,记者了解到,当地人在挖虫草、松茸等名贵药材食材的时候,很快又用土填上,为的是来年再长。信教群众则说,不把洞补上,容易招来山神等神灵的诅咒。

  西藏社科院研究员王春焕讲到,历史上,西藏很多宗教人士在撰写各地的《山湖志》时,几乎都要告诉人们保护圣山圣湖的功德。如今,藏区很多山水被人们视为圣山圣湖,很多动物都被国家列为保护对象。她说,历史与现实、宗教与科学、人与自然在西藏就这样有机地结合了。

 

 

来源:人民日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