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生活   民族人物   民族工艺   民族遗产  

解密:台湾少数民族居民缘何骁勇善战

   

  据明清文献记载,在大陆移民大规模进入台湾开发前,台湾几乎属于烟瘴荒蛮之地,台湾少数民族居民在这种环境下生存,面临与自然环境和其他族群的双重争斗,因而形成“善走”的特色。

  台湾地形多山川,快捷、奔跑是台湾少数民族狩猎与防止猛兽袭击的重要生存技能之一,有些文献甚至称台湾少数民族居民“足趾若鸡爪,履险如平地”。

  射箭、投枪也是台湾少数民族在原始环境下生存的必备技能,他们使用山野竹木因陋就简制作箭、枪,他们使用的弓箭往往“无弰背,密缠以藤,苎绳为弦,渍以鹿血,坚韧过丝革,箭舌长二寸至四寸不等”。台湾少数民族男性在10岁以后,就开始练习射箭,射艺非常精确,“练习既熟,三四十步外取敌心中”。投掷使用的枪也以木制为主,枪头则为金属。

  台湾少数民族强健的体质和善射的技能,天生就具有战士和猎手的本领。他们还有自己独特的战略战术,如调虎离山计就是他们常用的方法。据学者研究,台湾少数民族如果打算攻击一个村庄,往往是大队人马乘夜隐藏在村庄附近,用小部分人在早上吸引对方注意,然后大部队乘虚而入袭击村庄。他们往往事先在对方追赶的路上设置陷阱,以致对方纷纷失足落下,而自己却毫发无伤。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遭到少数民族居民的激烈反抗,其中麻豆社人就先后杀死荷兰殖民者60余人。直到1635年11月,荷兰驻台湾第四任长官普特曼斯率荷兵500人进攻麻豆社,烧毁村庄,杀死老幼妇孺26人,才将麻豆社人的反抗镇压下去。

  1642年,荷兰军队在征讨台湾东部大巴六九社时,仍遭遇台湾少数民族顽强抵抗,死伤6人。可以说,在荷兰统治初期,台湾少数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后来殖民者利用不同族群间的矛盾,挑拨他们之间互斗,削弱了台湾少数民族反抗荷兰的力量。

  明末以来,大陆居民不断进入台湾垦殖,也成为荷兰殖民者奴役的对象。1652年9月,汉族移民不满荷兰殖民者压迫,在郭怀一领导下进行反抗。荷兰殖民者为了能迅速镇压郭怀一反抗,遂从新港、麻豆、萧垅、大目降、目加溜等社调集少数民族居民参战。郭怀一战败隐匿后,荷兰殖民者又以悬赏方式,派他们加以搜捕。郭怀一在拥有先进武器的荷兰军队和骁勇善战的台湾少数民族居民合力围剿下,战败牺牲。

  1662年,郑成功决心赶走荷兰殖民者,以台湾建立抗清根据地。他派人联络少数民族居民共同驱逐荷兰人,得到他们响应。巴桑族头人派遣擅长“水鬼战”的150名壮丁参战,制服了荷兰守炮士兵,为郑成功军队攻入台湾创造了条件。

  虽然郑成功军队与台湾少数民族居民发生过军事冲突,但郑氏政权因受清军威胁,其对他们总体上采取了安抚政策。郑氏政权后期因政治腐败,与台湾少数民族居民矛盾再次凸显,据江日升《台湾外纪》卷9载,康熙21年(1682年),郑氏军队镇守鸡笼,征用少数民族居民运输粮食,“不论老幼男妇,咸出供役,以至失时”,他们在运送过程中“又遭督运鞭挞”。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居民愤怒地杀死通事,抢粮反抗,竹堑、新港等社“皆应之”。最后在郑军的围剿下,才不得不出山归附。次年,郑克爽听说卑南觅社有黄金,遂派军队前去开采,但到卑南觅社时却看见“少数民族居民刺身箍肚,硬功操枪,拒险以守,不得前进”,无奈而返。

  台湾少数民族居民在荷兰与郑氏时期,基本上还保持着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与荷兰和郑氏之间的关系既有抗争也有合作。他们的英勇善战,为日后清朝统一台湾并将台湾少数民族纳入军队系统打下了基础。

  (作者系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人民政协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