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生活   民族人物   民族工艺   民族遗产  

永儒布:用音乐触摸草原

   

     永儒布,国家一级指挥,蒙古族著名作曲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终身音乐指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蒙古国国家交响乐团客座指挥……

  词作家韩冷曾这样评价他:“一个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的人,一个敢爱、敢恨、敢想、敢做的人,一个赶着牛车‘阅读’贝多芬的人,一个对民族音乐艺术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人。”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获得众多国内国际大奖。今天,他还被授予了内蒙古索龙嘎奖、萨日纳杰出贡献奖。这位蜚声国内外乐坛的著名音乐家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与经历?

  ★音乐是生命的支撑

  5月25日早晨8:30,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永儒布老师家中,他正在电脑前忙着整理《草原颂》乐谱。这位70多岁的老人在记者到来之前,已经连续工作了3个多小时。他说,每天早晨5点钟他就开始工作。在他的脸上,记者看不到一点倦容,有的只是蒙古人特有的阳光般的爽朗的笑。可能是音乐给了他生命的激情、人生的快乐吧。

  其实,永儒布的人生,也同他的音乐一样,充满了跌宕起伏。

  1933年,永儒布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巴彦塔拉。1947年,他参加了内蒙古骑兵,成了一名文艺兵。1950年,他到东北鲁艺音乐系深造,1954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盛学教授进修小提琴。1955年,他担任了内蒙古军区歌舞团指挥。

    1957年,永儒布被诬陷成“右派”“内人党”“反革命”进了监狱,后又在乌兰察布草原劳动改造:牧马、养猪、放羊、种地、打井、赶车、盖房……等他回到乌兰察布歌舞团时,受尽迫害的妻子已丢下他和三个子女与世长辞。

    此后长达22年的光阴,是永儒布一生中最为灰暗的时期。他失去了热爱的舞台,失去了表演的机会,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然而,面对苦难,他并没有就此消沉。音乐,给了他生命的支撑。

    对于那段漫长的苦难的日子,永儒布没有恨也没有怨,他说,在那个时候,他更深入了民间,更接触了真正的民间音乐,还有更多的时间使他在牧马之闲、放牛之际,去阅读贝多芬、德彪西等音乐家的作品,自修学完了西方古典音乐各门理论课程,最终完成了他对音乐的积淀和对传统文化更深沉的吸收。

    苦难是一笔财富。它可以摧毁人,也可以造就人,成全人。关键在于你是不是一个足够坚强的人,一个足够乐观与豁达的人。

    那时,音乐让困境中的永儒布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也给了他一个音乐的梦想和生活的目标:国家级的乐团来演奏他创作的作品,那该多好!

    ★《四季》迎来人生的春天

    “春光明媚,枯草发出绿苗。本想留在春营地哟,可是家乡邈邈,路途遥遥,我们催马加鞭多好!

    夏日炎炎,花草长得繁茂。本想留在夏营地哟,可是家乡邈邈,路途遥遥,我们催马加鞭多好!

    秋风萧瑟,草黄叶落花凋。本想留在秋营地哟,可是家乡邈邈,路途遥遥,我们催马加鞭多好!

    寒风凛冽,地冻雪花飘飘。本想留在冬营地哟,可是家乡邈邈,路途遥遥,我们催马加鞭多好!”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