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旅 中国军人   女兵风采   军事资讯   军旅生活   退伍老兵   军嫂故事  

士官群体一样搞科研 没有高学历也能创新拿大奖

   

  今年年初,陆军某报废弹药销毁站的创新成果《抛出式特种弹弹丸自动分解系统》,正在申报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研人名单里,有王小军、颉军强、张杰、潘凯4名士官。

  该销毁站站长陈林对记者说,近年来他们取得的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主研人名单里都有士官。

  没有高学历,创新拿大奖,该站士官群体被誉为科研疆场的“千里马”。

  1、近年来,该销毁站的士官队伍越来越壮大。以前,销毁报废弹药的科研创新工作主要靠技术干部,士官群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站长陈林到任后,发现干部队伍流动较快,不利于从事技术要求很强的报废弹药销毁工作。而士官队伍相对稳定,但学历和知识结构却有限,成为制约销毁工作安全发展的一个短板弱项。

  怎么办?天上不可能掉下来创新人才,只能着眼实际加速培养。

  于是,陈林和党委“一班人”把人才培养工作与弹药销毁工作结合起来,立足岗位培养人才,结合工作加强科研创新。

  陈林对记者说,士官群体爱岗敬业,吃苦肯干,是一支潜在的科研创新力量。他们尽管学历不高,但只要把他们组织好、引领好、保障好,就能让他们在科研创新领域大有作为。

  陈林在全站叫响了“三句话”:领导搭台群众唱戏,允许失败大胆攻关,人人创新平等竞争。

  2、士官敢干,领导点赞,往往就是创新的开始。

  长期以来,弹药取紧塞具工序作业,完全靠手持铜钩钩取,工作不久,双手发酸,效率不高还存在安全隐患。士官周洋大胆建议:“如果在传送带上,安装一个固定药筒的装置,不仅可以节省体力,还能保证安全。”

  站长陈林对周洋的想法十分赞赏,鼓励他大胆尝试,并召集站里的业务骨干,共同研究探讨,配合周洋设计加工产品。

  经过反复攻关,“弹药取紧塞具药筒固定导轨”问世。该成果获得了2015年原兰州军区“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成果三等奖。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大力鼓励尝试、支持实干的良好创新氛围,该站士官魏会春、李小东、颉军强、潘凯等创新的4项成果,获得原兰州军区“三小”活动成果一等奖。

  面对失败,领导担当,往往意味着创新的成功。

  这些年,随着弹药更新换代,过去存储的大量木柄手榴弹进入报废销毁行列。士官邹峰提出搞一个“木柄手榴弹弹柄销毁机”。这个构想得到站长陈林的高度重视,专门安排高级工程师涂春贤协助。

  由于不同批次的手榴弹拉环差异很大,他们研制的机具,其通用性受到很大限制,无法完成大批量可靠连续作业,成果鉴定失败。

  大家一下子泄了气。这时,站长陈林一方面把责任主动揽在自己身上,一方面给士官邹峰和高工涂春贤加油鼓劲,让他们继续攻关。随即,他们改进方案,木柄手榴弹弹柄自动烧毁机这项新成果成功问世,最终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该销毁站创新成果统计表上,记者看到:士官张晓东、王帅提出“后装炮弹弹带剥离机”的构想,最终研制成果获2015年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士官宋小三、张晓东参与的创新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3、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才培养需要顶层设计和过程接力,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让真正愿意成才、刻苦成才的人香起来,靓起来。
  让创新者得到甜头。这些年,他们大力营造勤于思考、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科研氛围,在立功受奖、评选先进、选取士官等方面给予倾斜,为他们报销学习费用,外请专家讲课,提高业务技能。

  士官尹德华、魏会春、李胜龙因科研创新成果突出,分别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士官张博华、王小军、张晓东、何志军分别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士官尹德华作为科研创新优秀人才,被站里一再保留,已经成为一级军士长,还有40多位士官,因为科研创新立功或受嘉奖。

  如今,在这座位于河西走廊的报废弹药销毁站,士官群体的作用日益显现。(马三成)

 

 

来源:解放军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