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旅 中国军人   女兵风采   军事资讯   军旅生活   退伍老兵   军嫂故事  

“劲旅文化”大漠扬威

   

 
文艺骨干在高原驻训期间排练节目 崔华忠摄 

    雄师铸军魂,大漠歌飞扬。近年来,被誉为“高原劲旅”的新疆军区某师紧紧围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这一主题主线,着力加强以提升战斗力为目的的特色军营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尚武文化”“网络文化”“地域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别具一格的“劲旅文化”,为官兵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效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跃升。

    一

    走进师直营区,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面面承载“高原劲旅”厚重师史的荣誉旗帜、一句句振奋人心的战斗口号、一副副凝神聚气的对幛楹联……这些饱含战斗激情的文化元素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在营区的醒目处,展示“劲旅人”艰苦奋斗、卫国戍边的巨幅浮雕墙,把该师历代官兵扎根边防、建设边疆、捍卫和平的奋斗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官兵茶余饭后,漫步驻足,抚今追昔,耳濡目染。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足迹,被浓缩,被提炼,被塑造和凝聚在新时期的绿色军营里。

    他们把理论要点、装备操作要领、每日训练成绩、军事训练标兵,通过连队走廊安装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让官兵在进出间加深记忆,在比照中激发训练热情。笔者在楼道里发现,训练场上官兵们摸爬滚打、争先恐后、如狼似虎的训练剪影,被制作成精美的相册,挂在楼道的墙壁上,让官兵在视觉冲击中产生心灵震撼,从而争先恐后投入爱军精武的热潮。结合全师举行的“创纪录、破纪录、树标兵”军事比武,他们大力开展 “神枪手”“神炮手”“神算手”“神测手”评选表彰活动,形成营连有强项、个人有绝活的喜人局面。3月上旬,该师组建“中塔和平使命2012联合反恐”参演分队,官兵们自告奋勇,积极请战。军演准备阶段,全体官兵远赴大漠戈壁,顶风冒沙、披星戴月,练思想、练作风、练技能、强素质,研练战术战法,探索克敌 “法宝”。

    “砰、砰、砰……”在某团营区文化广场,笔者亲眼目睹一场精彩绝伦的侦察兵汇报演示。这边头开酒瓶碎片飞溅硬功尽现,那边单手劈砖、背断木棍、捕俘拳、攀登、滑降尽情展示,削砖如泥、虎虎生威、身轻如燕、神兵天降,演绎了军营钢铁男儿英勇善战的本色。师长赵立荣说:“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升官兵不畏强敌、攻坚克难的军事素质,培育青年官兵的尚武精神,真正让军事文化成为催生部队战斗力的‘助推器’,已成为全师官兵不畏艰险、战无不胜的动力源泉。” 前不久,这个团奉命赴昆仑山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许多官兵出现高寒缺氧的症状,他们用歌声鼓劲助威,连续强行军数昼夜,翻越10多个达坂,创造了全军高原寒区日行军460公里的纪录,连续行军1700公里的壮举。

    二

    来到某团三连俱乐部,连队正在组织官兵收看“劲旅新闻”。六连指导员肉孜·买买提告诉笔者,“劲旅新闻”之所以受官兵欢迎,因为它宣扬报道的全是官兵身边的典型。

    这个师依托师文化活动中心,建成集网络在线、远程教育、视频录制、动漫小游戏制作、网络化的思想教育、四会政治教员及文化骨干的培训等覆盖全师的“一台四组”16个区域的多功能政治工作信息化中心。师政治部主任杨科祥说,依托部队政工局域网,由师(团)常委带头开设“首长信箱”“军网微博”,倡导官兵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网上建言献策、答疑释惑、赛诗会、观看红色影片、阅读励志书籍等活动,让官兵在网上尽情冲浪的同时,满足他们娱乐、审美、求知、成才的需要。

    点击师政工网,主页上优秀DV展播专题让笔者眼前一亮。某装步营官兵参加团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途中遭遇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官兵们坚持全装跑完全程。这些反映官兵火热训练场景的短片,是官兵对“忠诚守边防,激情干事业”最生动的诠释。

    前不久,全师举行军事训练“创纪录、破纪录、树标兵”比武竞赛,将军事网络游戏“光荣使命”列为比赛项目,来自基层的100多名网络“高手”,在网上各显神通,斗智斗勇,造就了范航空、曹斌、贾小军、吴娇蛟等一批“网络尖兵”,为部队军事训练网络化、模拟化、自动化增添了长足后劲。

    去年,某团大学生新兵李磊入伍后不久,女友便提出与他分手,小李情绪非常沮丧。连队指导员以网友身份与其QQ聊天,不但帮他解开了思想疙瘩,而且和李磊成了知心朋友。为此团里建立一支网络“智库”队伍,以网友、朋友、战友的身份在线服务、解疑释惑、干预引领,深受官兵的欢迎。

    三

    他们充分利用驻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诸如千姿百态的戈壁奇石、坚韧不拔的大漠胡杨、如诗如画的边陲景观等,打造出独树一帜的军营文化长廊。炎炎夏日,官兵漫步于清凉的葡萄走廊里,一幅幅出自官兵之手的摄影作品,一张张官兵亲笔描绘的书画长卷,一块块写有励志格言警句的石头映入眼帘。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了底蕴丰厚的“精神家园”,在欣赏和领略地域文化魅力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以净化,既缓解了训练精神压力,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教育,使广大官兵深刻感悟到边疆军人的崇高价值,增强了他们戍边的豪情壮志。

    “向先烈献一根烟,为烈士敬一杯酒,学习前辈的感人事迹……”每逢部队赴高原适应性训练,该师都会组织官兵走进康西瓦烈士陵园,聆听园内工作人员讲解革命先烈扎根边防、浴血疆场、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官兵们在缅怀他们丰功伟绩中思想得到洗礼,让红色文化成为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的“灯塔”。

    胡杨是大漠深处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它“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腐”的精神,不仅激励了一代代边疆人,更成就了一茬茬“劲旅人”。训练间隙、周末假日,官兵们走进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泽普胡杨林,亲眼目睹胡杨树伟岸的身影,亲身感受胡杨树不平凡的生命力。“树犹如此,人何以不能?”官兵们思想产生共鸣,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师的官兵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劲旅精神”。

    明快欢乐的舞蹈、香飘四溢的烤肉、不绝于耳的笑声,此起彼伏的掌声……傍晚,周末的野营驻训地“文化夜市”如期举办。该师政委党增龙告诉笔者:“师里借助驻地资源,与莎车县文工团、塔里木饮食服务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文化(饮食)人才培养机制。每月定期邀请懂乐理、善舞蹈、通汉语的文艺工作者,以及从事民族餐饮的工作人员,为官兵编排民族歌舞、教做民族美食,增进了军民友谊,加深了相互间的感情。”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