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旅 中国军人   女兵风采   军事资讯   军旅生活   退伍老兵   军嫂故事  

不辱使命 为军旗增辉 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个兵

   

     陈瑞明,男,满族,中共党员,原籍河北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971年3月出生,1986年11月入伍, 1989年12月入党,1990年3月退伍后返乡,现住邢台市桥西区中兴路办事处冶金社区。入伍期间,曾赴老山前线参战,参加北京戒严,被评为“老山作战优秀战士”、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返乡后,成为邢台市桥西区民兵应急分队一名骨干,并加入邢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汶川地震后,成立抗震救灾牛城老兵救援突击队。先后被授予河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邢台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所带领的老兵救援突击队被邢台市委、市政府授予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 “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当选为河北省青年志愿者联盟常务理事、河北省青年志愿者网络联盟理事、邢台市青联委员、邢台爱心协会会员。

           铁肩担道义--有志出少年   

和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陈瑞明,儿时也有个英雄情结,对军人有种说不清的神圣感,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故事他百听不厌,当时所谓的战斗片他更是百看不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粒英雄情结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入定生根,迅速生长,撩拨着这个青少年不安的心绪。1986年秋天,在陈瑞明的老家那个偏僻的山村,黑白电视机里蔡朝东的一场激情报告《理解万岁》更是深深的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再也坐不住了,当兵去,上战场,像英雄一样奋勇杀敌,报效祖国。就这样15岁的陈瑞明偷偷的瞒着家人隐瞒岁数报名参军,几天后一张入伍通知书,发到他的手中。

1986年11月,陈瑞明来到部队,时值该部队参加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他马上就写了参战申请书,部队的首长考虑他年龄尚小,不让他参加老山作战,他软磨硬泡,最后竟割破手指写下血书“坚决参战,绝不留守;为国捐躯,死而无憾!”,部队的首长被这位有决心的“娃娃兵”所感动,批准随部队参加老山作战。到达战区后马上就是临战训练,平时只有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句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名言深深的警示着每个人,陈瑞明也不例外。体能训练时,当时身高只有1.64米,体重94斤的陈瑞明,每天背负50斤重的装备进行徒步穿越训练,为了增加自己的体能,不给所在连队拉后腿,陈瑞明每天都要在战友们休息后自己加班加点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加班训练,在全团组织的10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陈瑞明从一名全连最后一名,一跃成为全团第一名,《解放军报》、《战友报》、《长城战报》、《河北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时任集团军政委朱增泉同志为其题词“冠军今年十六岁”。

在“李海欣”高地猫耳洞中,他多次潜出搜缴打洞,清剿残敌,在1.28战斗中,他发扬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顶着纷飞的弹片,将被大火困在猫耳洞中的八名战友解救出来(战地指挥所被越军燃烧弹击中着火,内有8名战友)。在1.29抗敌反扑战斗中,陈瑞明在牙齿被炸掉、嘴唇撕裂、胳膊和腿被弹片击伤的情况下,吐出断裂的牙齿、忍痛抠出肢体里面的弹片,带伤硬是坚持到换防后才撤离阵地。身体也因此落下永久的伤疤,伤痛还经常困扰着他。

在总结讲评时,组织上考虑到陈瑞明的事迹,准备给予立功表彰,可他坚决把功让给那些牺牲、受伤、和超期服役的那些战友们。而且还说“和那些受伤致残的战友比、和那些为祖国而战、为和平战永远长眠在南疆的战友比,我这点伤痛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不争功、也不要功。” 但组织上还是授予他嘉奖,并被评为“老山作战优秀战士”,同时授予中士军衔,任命班长,并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所在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作战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1989年5月,陈瑞明所在部队奔赴北京执行戒严任务,在进京被堵的路上,他严格要求本班战士严格遵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纪律,真正树立起文明之师的形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陈瑞明被提升为上士班长,部队首长找他谈话准备给他立功、提干,他让给了他的战友。这时超期服役的陈瑞明提出了退出现役的申请,认为自己已经为国家尽了忠,也要回家尽孝。部队的领导批准了他的申请,他退出现役

       退伍不退色 仍展军人本色

回到家里,看到的是年迈的双亲,因为自己15岁参军并走进硝烟而思念成疾,病情日益加重,但是他们为了不影响孩子服役而一直没有告诉他真相,没过多久父母在陈瑞明的深深愧疚下相续离开了人世。按当时情况,他也可以托关系安排工作,可他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没有给地方政府添任何麻烦,靠自己在部队学习的技术挣点生活费维持生存。他用手中的DV拍些新闻赚些稿费,而且还积极参与到爱心公益事业和国防建设中,加入民兵预备役,先后任班长、排长、指导员,在武装部的领导下带领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执行急、难、险重等任务。

96年邢台发生特大洪水,陈瑞明带领民兵应急分队在洪水中连续奋战几个昼夜,为国家和群众挽回、抢救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充分发挥了民兵应急分队在执行急难险重中的作用,体现了退伍不退色的军人本色。

今天,做为一DV记录者,他是一名胸中涌动着满腔正义的社会记录者。他的镜头真实地纪录了许多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画面,美好的,善良的,让人动容的,令人感慨的,催人振奋的,叫人痛心的,颂扬正义,针砭时弊,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及社会热点--- ---   

陈瑞明经常走访慰问部队,在新兵到来期间、节假日他都会走进军营为战友们免费摄制刻录视频光盘,邮寄给战士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在部队的生活和成长情况。他还经常联系各单位为辖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中秋、春节期间经常联系商家和办事处一起为社区低收入家庭送去月饼和米面。邢台西部山区窦尔庄村一大娘因邻居家房屋着火在救火中负伤,因没有钱住院而在家中,此事经陈瑞明拍摄在河北电视台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各界为大娘捐款,使老人住进医院进行治疗。此片被评为2004年河北电视台最佳感人奖。在“情系贺珊 爱在邢台”活动中联系商家为贺珊捐款8万余元。

           军旗---在废墟下生辉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瑞明和所有人一样,时时刻刻关注着灾区的情况,并和大多市民一样,捐了钱又想献血,可是医护人员告诉他,他的血液不符合标准不能献(因为他患有糖尿病)。看到灾区缺少救援人员,他萌生了前往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想法。子知道他要去四川灾区后当即表示反对。他对妻子说:“我这点病同灾区人民所受的苦难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我是党员,是一名退伍老兵,是民兵应急分队指导员,虽然脱下军装,但在这样的紧急时刻,我怎么能袖手旁观!” 妻子拗不过他。

他通过互联网向战友们发出了倡议:“亲爱的战友们,二十年前我们风华正茂,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义无返顾走进了硝烟弥漫的老山战场,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打出了民族的雄风!在洪水来临的时刻,毅然跳进滔滔的江水之中,为祖国和人民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二十年后虽已脱下军装步入中年,但我们永远是人民子弟兵,四川的灾情向我们吹响了集结的号角!为了灾区的亲人们我们要重新走到一起,组建“牛城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

他的倡议得到了广大战友们的积极响应,时间不长,就有百十位战友报名参加。他挑选出16名有救护经验的战友,组成了“牛城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他被推举为队长。

突击队成立后,他开始积极和有关部门联系,几经周折电话联系上了四川省江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一位姓黄的女士接连考了他几个救护常识,他都能对答如流,最终江油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他们进入灾区进行救援。他拿出了退伍十几年来打零工挣的2万元钱以及向朋友借的1万元钱,购买了灾区人民急需的急救药品和防疫用品。购买救援器材几十件,并统一了服装。为了不给灾区人民添麻烦,他们带了单兵帐篷8顶。

5月19日邢台新世纪广场上,陈瑞明带领16名队员在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服从管理,发扬军人本色,不抛弃、不放弃!为了每一个生命,我们争分夺秒,我们尽心竭力!”铮铮誓言,响彻广场上空。妻子来送行了,7岁的女儿也来了,成千上万的邢台人民来了,有叮咛,有嘱托,更有不舍,他们为陈瑞明等16人壮行。 

经过28个小时的昼夜兼程,他们5月21日凌晨4点到达了四川江油灾区,随即又背着30公斤重的物资,冒着大雨徒步行进5公里,找到了江油抗震救灾指挥部。没有片刻的休整,随即加入到救援中,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在江油市903铁路专用线搭建1.4万平方米的临时仓库,装卸、转运、看守救灾物资,并负责场区内的卫生防疫、医疗和保卫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江油火车货运站、江油火车东货场、江油国家粮食储备库几个站点的救灾物资的装卸,转运。

他们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旅途劳累再加上徒步行进,队员们都已经非常疲惫但随着一批批救灾物资陆续到达,他们的精神也随之亢奋。因为他们知道,救灾物资早一分钟到达灾区,受灾群众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希望。方便面、矿泉水、罐头、帐篷......救灾物资源源不断,他们人背肩扛,在火车和刚刚搭建起的临时仓库之间一趟趟的往返。一包毛毯将近100公斤重,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人扛一包,后来是两个人搬一包,最后是四个人抬一包。身体的疲劳已经难以支撑,但他们每个人都咬牙坚持。有的队员困的连走路都能睡着,摔个跟头醒了之后继续工作。等到休息已经是22号凌晨,他们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

出发前,他们按照每个人每顿饭一包方便面、一瓶水、一袋榨菜的标准准备了7天口粮。搬运工作是重体力活,一包方便面对饥肠辘辘的队员们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然而在他们身边,就是堆成小山的食品和饮料。随便拿出几箱,不会有人知道。但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他们没有权利这么做,他们也不能去这么做,因为他们是受党教育多年的退伍老兵! 

北川县余里乡54岁的石晓燕大姐在这场灾难中失去11位亲人,同村42岁的彭义芳大姐失去4位亲人。因为道路阻断,大雨滂沱,她们两个经过几天时间终于爬出了大山来到江油。当队员们把食品、衣物、药品和钱送到她们手里时,石晓燕大姐泣不成声:“灾难让我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是你们让我感觉到了亲人的温暖,今后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

 5月27日,两名群众架着一个满脸是血的伤员找到他们,原来这名伤员是被山上滚下的石头砸伤了头部。陈瑞明马上用在战场上学过的救护知识为他清创、止血、包扎,然后紧急送往医院缝合伤口,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5月30日深夜,他和队员在巡逻时发现有人盗窃物资,他们果断行动,将4名盗窃嫌疑人一举抓获并通过指挥部转交给当地派出所,受到了江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表彰。

 六一儿童节,他们前往江油市二郎庙镇和马角镇小学看望孩子们,给他们带去了药品和食品,陈瑞明和队员还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了心理疏导,让他们在灾难面前感受到了同龄人应该感受到的温馨与快乐。最后,他仅留下给队员们买返程车票的钱,其余的全部留给了灾区的孩子们。

“牛城老兵突击队”是第一支进入江油灾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达到时,那里抢险救灾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短缺。当地指挥部领导非常着急,在这种情况下,陈瑞明紧急向全国各地战友求援,不到两天时间,另外两批战友也抵达江油,“牛城老兵突击队”的人数增加到77人。他把这77名战友分成7个战斗班、一个医疗组、自己带领12名党员组成党员战斗班,执行急、难、险、重的任务。其他班由一名党员或者是骨干带领。医疗组有一名专职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

有一次,他带领12名党员赶赴平武县南坝镇,负责向绵阳和江油的医院护送伤病员。车辆是大卡车,道路颠簸难行,两侧山上不时有大大小小的石块滚落。“灾区群众已经受了伤,我们决不允许他们再受到任何伤害!”他和队员们自己背朝着大山,把伤病员抱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

塘家山堰塞湖泄洪当天,宝成铁路涪江大桥告急。陈瑞明又带领这12名党员赶到那里,搬运沙袋,加固桥墩,打捞漂浮物,连续奋战了24小时。由于情况紧急,队员们没有配备救生衣,而洪水随时有可能顺江而下。他找了根30多米长的粗绳子,把一头拴在大桥上,一旦发生危险,队员们就可以拽住绳子。他们戏谑道,“咱们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洪水来了也冲不走”。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生命危险,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保住大桥!就是保住了通向灾区人民的生命通道!使我们感觉到如当年在老山战场上的那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视死如归的万丈豪情!

搭建仓库、搬运物资、卫生防疫、抢险救灾……在江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下,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牛城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的队员;哪里有伤员,哪里就会留下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们的奔波和回应。由于“牛城老兵突击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有事儿就找牛城老兵突击队”,群众的认可是对们最大的肯定和赞誉。

在江油市,77名“牛城老兵突击队”队员来自祖国各地,许多人素不相识。大家互相关心,互相鼓励,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因为他们都曾经是军人,因为“退伍不褪色”是他们革命军人的风采!

陈瑞明作为这次赴川抗震救灾行动的倡议者,也是“牛城老兵突击队”的队长。他深知,既然打出了“牛城”的旗号,就要对得起家乡父老,就要给咱邢台人争光。在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的同时,每天带队工作在一线。由于过度劳累引发腰疼,战友每天都要给他进行针灸和穴位注射,由于灾区条件有限,麻药紧缺,所以每次注射都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有时一针下去,楞是疼得让他这个在战争面前没有低过头的硬汉趴在床上一二十分钟起不来。

据不完全统计,在江油市的21天中,他们卸下了167个车皮和130卡车的物资,1万多吨。最紧张的一天,他们连续卸下了9个车皮的帐篷、30吨面粉,还搬运了8车矿泉水。队员们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鞋里都能倒出水来。并帮助支持北川县余里乡对口建设的山东省滨州市装卸救灾物资400多吨,为江油三叉河仓库装卸物资300余吨,共救治伤病员800多人。

在江油灾区的日子里,“牛城老兵突击队”被誉为是当地“志愿者中最鲜艳的一面旗帜”。6月3日,江油抗震救灾指挥部给邢台市委书记董经纬、市长姜德果、市委和市政府发来了感谢信。对他们的救援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可。江油市市委书记易林、市长宋开彗等常委领导还在“牛城老兵突击队”的战旗上签下了他们的名字。在北川参加抗震救灾的山东滨州援川前线指挥部,绵阳市发改委将一面由滨州市市长亲笔题写的的锦旗赠给们:“志在四川服务赈灾,愿自行动无私奉献”。

他们经历了21天的风风雨雨之后,安全返回了家园。但他感到,他的心还不曾离开四川,不曾离开江油,不曾离开那些坚强的灾区人民。并于8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他和他的2名队员重返四川灾区江油,参加了为10天的安置房建设。当地领导和灾区人民非常感动,称赞他们是江油灾区最优秀的志愿者。从四川回来后又加入到奥运安保志愿者行列巡逻在社区街头,为社会治安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陈瑞明,年近不惑之年,至今仍没有固定职业,家庭困难;身体有病;陈瑞明,一个老兵,本色不改,铁肩担道义;陈瑞明,一个志愿者,在社会需要的时候随时挺身而出。

在这个世俗功利的社会里,陈瑞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人有些看不懂,他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说:“我永远是一个兵”!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