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旅 中国军人   女兵风采   军事资讯   军旅生活   退伍老兵   军嫂故事  

当代中国军人的“价值坐标”

   

最近一段时期,网络热词流行“最美”。

  一个个“最美军人”接连出现,引发舆论热议,成为全社会瞩目的亮点——

  从在地方群众配合下救出6名落水群众的济南军区某部保卫科科长谢国江,到用生命托举起落水少年的第二炮兵某学院参谋沈星,再到三入火场排险救人的北京卫戍区某部战士高铁成,他们为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人民群众亲切地称赞他们是“真英雄”“人民利益守护神”,大加褒扬。

  他们,连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平民英雄,在危急关头用闪烁着道德光辉的壮举,感动了神州大地。

  谢国江、沈星和高铁成这3位英雄,在火红的5月密集涌现。从个人角度而言,英雄在危难时刻有如此壮举,与他们平时注重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不懈努力分不开;从更深层次审视,人民有难之时总有军人挺身而出,正是全军部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以这3位英雄为样本,我们可以透视当代中国军人的“价值坐标”。

  融入血脉的军人本色

  ——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哲人说过,在细节中,往往能发现真理的蛛丝马迹。

  还原3位英雄蹈险排难的英勇瞬间,他们所面临的场景和危险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细节——

  当时,这3位军旅英雄都身着便衣,正利用休假或休息日的闲暇时间与亲朋好友相聚,尽情地享受着亲情、友情带来的快乐。他们走在人群中,走在街市上,走在公园里,看上去与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

  然而,一旦人民有难,他们立即“亮剑”施救,尽管当时他们的军人身份并不为人们所知,也没有谁命令他们必须站出来、冲上去。

  人民是真正的“发令者”。当群众身处危难关头,革命军人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护,就是对“热爱人民”最形象的诠释。

  ——谢国江听到水库里有人喊“救命”的声音后,下意识地就往前冲,动如脱兔,速度之快,连身边的妻子张慧都没有反应过来。

  ——沈星在听到呼救声后,把4岁的宝贝女儿往妻子怀里一塞,义无反顾地跳入河中。等再上来时,他与家人已是天人永隔。

  ——高铁成清楚地知道,快餐店厨房里泄漏的煤气随时会爆炸,留在店里就是九死一生,可他依然逆着往店外逃生的人流,冲向厨房去关闭煤气阀门。

  这3位军旅英雄与普通人一样,也有儿女情长,也有万般牵挂。沈星因为马上要返回西安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给女儿提前过了生日,他内心多么希望再多陪妻女一会儿。可关键时刻,军人个人的情感,无条件地让位于人民的利益。

  “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英雄舍生忘死往前冲,那一刻革命军人的铮铮誓言化作了无需思考的行动。

  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真诚热爱人民。这支即将走过85年历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那一天起,就把自己全部的奋斗哲学浓缩成通俗易懂的4个字——服务人民,并化作一种理性的自觉。

  回望人民军队的历史,为人民利益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灿若星河。革命战争年代自不必说。和平建设时期,牺牲自己换来12名民兵生命的王杰,为救出落入粪池的老农而献身的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奋不顾身救起跳水轻生女子的孟祥斌……人民军队的行列中英雄辈出!

  和前辈们一样,谢国江、沈星、高铁成之所以能在生死考验面前,瞬间做出舍己救人的抉择,根本就在于他们始终传承着革命军人的红色基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每逢险境,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这就是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沈星被打捞上来时,依然保持着双手托举的救人姿势,他用生命践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使命高于生命,用生命践行使命,这是军人的特质,亦是军人“最生动的名片”。“虽然他身穿便装,但直觉告诉我他可能是军人。在印象中,军人就是这个样子!”快餐店的张经理回忆起高铁成3闯火场的壮举,言语中满是钦佩之情。

  “军人就是这个样子!”这是来自人民的最高褒奖,亦是最好的信任与期待。在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3位军旅英雄用热爱人民的大爱之心,标注了社会道义的高度;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英雄壮举昭告世人:奉献、奋斗的民族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

  矢志精武的使命意识

  ——练就过硬本领,当好人民的守护神


  “当好人民的守护神,这是子弟兵根深蒂固的角色意识。”沈星生前的导师、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教授于众龙说,军人的崇高价值即体现在此。

  谢国江、沈星、高铁成用自身的英雄壮举再次表明,他们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就懂得:捍卫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军人的职责。

  完成使命,光有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还不够,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冲得上、打得赢。

  3位军旅英雄在各自部队,都是业务尖子、训练标兵。当群众处于危境时,他们展现了实力,救群众于水火之中。

  高铁成3闯火场,搜救被困人员,关闭煤气罐阀门,切断电源,打开门窗,彻底排除了隐患,让快餐店楼上十几层的居民都安全了。闻讯赶来的消防专家称赞高铁成救援“相当专业”,有效阻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这得益于高铁成所在团担负着应急支援任务,定期组织不同情况下的应急演练,比如防火灾、防地震等训练。

  谢国江在水库中救人时,也展现出了很强的应急救援能力。他在济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夏伯慷等地方群众的配合下,先后把5名群众救上小船。此时,还有一名男青年落在水中,而谢国江已是精疲力竭,他当机立断,让男青年双手搭扶着船帮,由小船拖带着向岸边靠近。最终,群众全部获救。

  谢国江事后解释说,那个男青年比较重,如果强行把他往小船上推,一方面自己体力可能跟不上,另外也很容易翻船。

  高铁成、谢国江、沈星这3位军旅英雄之所以能完成壮举,全面过硬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硬的身手,正源于他们平时肯吃苦、勤钻研的不懈努力,源于他们爱军精武、履行使命的责任担当。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向往崇高,渴望做一个对党的事业有贡献的人


  英雄,总有惊人相似处。

  谢国江、沈星、高铁成3位英雄的战友,在获悉他们的壮举后,几乎表达了同样一种情感:“意料之中。那种情况下,要不那么做,就不是他了。”

  他们的战友不约而同地提及3位英雄共同的人生追求——平时就始终保持如磐信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向往崇高,渴望做一个对党的事业有贡献的人。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一种把优秀的人、高尚的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沈星生前挂在宿舍台灯上的小卡片,写着这样一段话。室友廉元说,这是沈星生前的座右铭。

  沈星本科就读于军事交通学院。“他好学上进,入学第一年就被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军事交通学院宣传处处长朱磊回忆说,大学4年,沈星是全校出了名的全优学员,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谢国江是一个老典型,他从军18年来先后资助10位贫困学生,他牵头组织的“爱心联络小组”帮助众多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他和妻子张慧就是在参加献爱心活动时结识的。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予谢国江“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

  高铁成在部队的表现一贯突出,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好兵。他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第一个当班长,部队组织的急难险重任务他一次不落,每次都是冲锋在前。入伍5年,他先后参加了支援奥运、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2009年国庆首都大阅兵集训,高铁成踢坏了6双训练靴,磨破了7套作训服,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并被批准火线入党。

  “军人,你的名字是信念。”高铁成说,他最欣赏这句话。

  一个走向振兴的民族背后,必然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的脊梁就是千千万万个信念坚定的杰出军人。坚强的信念,是军人的精神底色。

  “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誓词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中这些字字千钧的话语,从军人、党员将它们大声宣读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内化为一种使命、一项责任、一份担当,扛在了革命军人的肩头,进而在人民军队的千锤百炼之中,熔铸成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来源:人民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