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 明星公益   大众公益   企业公益   中华公益  

于方强:七年公益路

   

  2009年,于方强被调到这个机构位于北京的总部,半年后成为总协调人。

  在北京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于方强面临的工作任务更重了。到了北京之后,于方强先后处理过高考移民集体诉讼、乙肝患者歧视、先育后婚、大学招生歧视等一系列案例。

  为了扩大影响力,于方强还和同事们一起举行了几次“行为艺术”表演。终于,在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国家有关部委在2010年出台了相关法规。

  2011年初,于方强获得了一次去美国交流的机会,这次交流使他大开眼界。他发现在美国的NGO工作都比较悠闲,不像国内的组织都日夜奔忙。3个月里,于方强学到了不少NGO的管理经验,也对NGO的组织结构和资源利用有了新的认识。

  同年7月,于方强回国创建了反歧视公益机构“天下公”,寓意“天下为公”。团队一共招募了6个人,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的兴趣点,专门跟进此项工作,并配合其他同事的工作。有的人负责食品安全问题,有的人投身于性别平等问题,有的人专注于乙肝和艾滋病歧视问题,有的人则为残疾人权益问题服务。

  每次例会,大家都会共同讨论每个话题。机构的氛围轻松自由,每次开会大家都讨论得热火朝天。由于大家工作方向不同,开会时难免出现不同意见,有时候双方难分高下,得不出最后结果。

  对此,于方强想出一个好主意:每次例会都设定时间,如果讨论时间太长,只有缩短午饭时间,甚至完全没有午饭时间。最后结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机构责任人持最终决定权的原则。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开会的效率。

  有一次,他们决定与另一个组织合作开展反对性别歧视的公益活动。有的同事对于这个活动持反对态度,但经过例会决策,大家决定举办。持反对意见的同事只需在活动举办之前帮助完成一些基本的联络工作,活动当天不用亲自到场助阵。

  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了每个人的意愿。

  于方强说,每到一个工作阶段完成,他都会给同事放几天假,让大家多一些放松。他说,作为NGO组织,天下公的工资不算太高,但同事都能保证真正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能在繁忙之后得到休息,就像保存得当的橡皮筋,永远保持活力和斗志。

来源:人民政协网

1
2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