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人物 政坛名流   基层人物   风云人物   感动人物  

"吝啬"富豪邵逸夫行善缘起 网友晒逸夫楼致敬

   

邵逸夫打造了邵氏和无线这两个电影、电视王国,是圈里的娱乐大亨和企业家。他还是一位大慈善家,捐赠内地科教文卫事业近47.5亿港币,兴建了6013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

□行善缘起

“吝啬”富豪做慈善

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慈善,相反,关于他“吝啬”的传闻倒不少。香港文汇网在报道中提到,1970年,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看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给这位电影大亨写信,请他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仅仅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邵逸夫因此事也被嘲笑了很久。

有人说,邵逸夫之后的乐善好施起因于此,也有人说,这与他三哥邵山客之死有关。

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此时的邵逸夫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

□捐资助学

长期资助内地教育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他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教育和科技事业超过100亿港元。

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持续捐助内地。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各地。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邵逸夫还热心捐助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例如1999年台湾大地震,捐出2500万港元;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邵逸夫“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

设立奖学金推动科研

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两岸四地及东南亚一带,邵逸夫还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还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地的慈善贡献,在1991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为“邵逸夫日”。

为了推动世界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颁奖礼于2004年举行,选出全世界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

□逸夫模式

学校与基金会共同出资

在中国内地,几乎每年都会有几所大学能够获得逸夫基金会赠款建设,中小学更多。其中,大学建设逸夫楼除了基金会400万-500万元港币的赠款外,还需要学校配套相关建设资金。

“邵氏基金会要求院校不能建设奢华的逸夫楼,装修要以安全、实用和舒适为先,否则不予以冠名和支持。”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张玉清说,据他了解,教育部与邵氏基金会合作实施有关赠款项目。绝大部分院校都有资格向当地教育部门申请逸夫基金支持,申报项目由教育部港澳台办和邵氏基金会共同筛选。

太原理工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处副处长王守谦说,拿到政府各项批文之后,向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申请基金支持并进行社会效益说明。项目需要分两次向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汇报项目建设进度、投招标情况等。获赠的500万港币也是分两次拨给学校。这栋教学楼的造价是7000万元人民币,邵氏基金会捐赠的500万元港币是其中一小部分。

□致哀致敬

网友纷纷晒出逸夫楼

昨天,很多人在网上晒出自己所在地的“逸夫楼”。没有人说得清邵逸夫先生共捐资建造了多少楼,但有人发现“点开百度地图,范围选择全国,关键字:逸夫楼,红点覆盖半个中国,如果还觉得数量不够多,请把关键字换成:逸夫小学”。

一位北大在读研究生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感慨,逸夫楼总是伴随着她的成长,“初中三年,逸夫楼是我的教学楼;高中三年,逸夫楼是图书馆;大学三年,逸夫楼是开会听讲座的地方”。她说,起初并不知道逸夫楼的来历,还以为逸夫楼是自己学校命名的。后来发现好多学校都有逸夫楼,才了解逸夫楼是邵逸夫资助捐建的。(刘雪玉 郭莹 张晓鸽)

 

来源:京华时报  由中华人物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