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苑 艺苑集萃   文学名家   梨园名家   艺术名家   音乐歌舞   民间艺人  

瘦、透、漏、皱——读潘子靖的诗歌《美味虔诚》

   

瘦、透、漏、皱——读潘子靖的诗歌《美味虔诚》

 

尚建国

 

 

生活于高纬度的北方的小才女潘子靖曾经在网上询问我,什么样的诗是好诗?我的答复是四个字——言简意赅。

这里所说的“言”,是那种来自于诗人内心深处的、自然天成的、喷薄而出的、最后“哗啦”滴落在纸上,而最终形成的那些诗句。

这就是“言”的本义。

而非蹈常袭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至于那丰饶广袤、博大精深的“意”呢,则是要靠读者们自己在阅读和想象的过程中去构建、去完成、去拓展了。这是接受美学应有之义。

当我在细读了潘子靖的诗歌《美味虔诚》之后,脑子里冷不丁地冒出了瘦、透、漏、皱这么四个字,一下子就跟千年之前的北宋大才子米芾之间勾连起来,交通起来,来了一番隔空对话。当年,米芾提出了瘦、透、漏、皱的赏石观念,穿越时间的千山万水,延续至今,言犹在耳,影响深远。

在大艺术家、大鉴赏家米芾看来,一块具有美感的石头,只要达到了瘦、透、漏、皱,只要这四项优势和特点集于一块奇石之上,那么,那块美石,就应该是稀世无价之宝了。

这是米芾对石头的解读和审美。

而我在阅读潘子靖的诗歌《美味虔诚》时,为什么会骤然联想起米芾的“瘦、透、漏、皱”这四个字呢?咱们下面来逐一进行分析和解剖。
先说“瘦”字。所谓的“瘦”,是指形瘦神满,丰而不肿,骨气傲然。潘子靖的诗歌《美味虔诚》的确具有这样的特点。“绝望伸出手指,习惯性擦拭掉嘴边飞溅的虔诚”。读起来,会感到劲健,但却不浮华,不松弛。

再说“透”。“透”的本意,是指一块奇石,洞洞相通,穴穴相连。移植到诗歌的语境里,也就是说,潘子靖的这首《美味的虔诚》全诗诗句与诗句之间相连相通,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各自的景致和意境。

“漏”呢?其原意是说孔穴曲弯,空髓网布,纵横交错,孔隙相通。咱们再来看看潘子靖的这些诗句吧,“黑色的帷幕半遮,窃语张牙舞爪地扑来。撕扯下水乳交融的灵犀,散发死去蝴蝶的腥气……”这样的诗句,确实跟一个“漏”字暗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

最后再来说说“皱”。它的本意是指石体层叠交错、沟沟壑壑所形成的皱褶。其弧线、弧度应自然,不可间断,与石体落座的角度要顺势。这样的一些曲线之美、蜿蜒之美、交错之美,在潘子靖的诗歌《美味虔诚》里,也有所展示、坦露和体现。

这篇诗评写到了这里,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潘子靖的这首诗歌《美味虔诚》是从她自己的心里生长和迸发出来的,是天定的,天磨的,也是天成的。就像那些巧夺天工、姿态美妙的太湖石一样,是经过了日晒月养、风侵雨蚀……等等自然力量的打磨和涵养,最后才形成了那样的奇美样貌和婆娑姿态的。

我希望小才女潘子靖能够沿着这样的艺术之路走下去,听从心灵的召唤和指引,自然天成,顺心而为,一路奋发,行至艺术的化境。

下面,我们来完整地欣赏一下潘子靖的诗歌《美味虔诚》:

美味虔诚

潘子靖

黑色的帷幕半遮

窃语张牙舞爪地扑来

撕扯下水乳交融的灵犀

散发死去蝴蝶的腥气

 

腥气,是涌动的喜气

啃噬着肇始缝补的遮羞布

绝望伸出手指,习惯性

擦拭掉嘴边飞溅的虔诚

 

身体之播种者

是碎裂的音节,将虔诚的

头颅,依靠在魔鬼的心脏

黑的阴森,白的如骨

 

 


来源:中华人物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著名作家尚建国

著名作家尚建国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