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切换
sdfasd
更新的文章内容
【推荐】在佛学中,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消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例如,当我们看到亲人、朋友或者小动物痛苦时,想要消除他们的痛苦(这是悲),想使他们得到...【全文】
【推荐】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     北京电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谢文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龟虽寿》将人到老年时仍保有的雄...【全文】
【推荐】在当今时尚圈、娱乐界,一些明星意图靠穿透视装“露肉”来博眼球,然而女性靠穿得少来吸引异性目光基本上是浪费时间。近日,英国肯特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性不管是“包裹严实”,还是赤身裸...【全文】
【推荐】在“颜即正义”的时代,颜值高的人在生活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优势。但什么是“美”?虽然高颜值主要来自主观感受,但一系列心理学实验屡屡证明,高颜值有三个客观标准。“平均脸”。从进化心理学角...【全文】
人物展示
是打发斯蒂芬
发布内容
服老是一种智慧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娟

     北京电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谢文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龟虽寿》将人到老年时仍保有的雄心描绘得淋漓尽致。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的寿命,也让许多老人摆脱“老态龙钟”的传统印象,60岁健步如飞、70岁鹤发童颜、80岁精神矍铄者越来越多。然而,老化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人到了一定年纪,很多事情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要学会服老。

不服老害苦不少老人

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到“老当益壮”的例子。李嘉诚、默多克如今都已年近90岁高龄,仍管理着庞大的金融或媒体帝国;日本登山者三浦雄一郎80岁时登顶珠峰,成为“登顶珠峰最年长者”;73岁的“最强大脑”吴光仁老先生,可流利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5000位……许多老人被他们的事迹激励,也跃跃欲试,充满着不服老的“犟劲儿”,没事总爱露一手。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林先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他的父亲已经76岁了,可老是争强好胜,跟小孩子一样。“他中过风,平衡力大不如从前,前段时间骑自行车去买菜,没掌握好方向撞上了栏杆,左腿摔骨折了。如今刚能走路,他就嚷嚷着要骑自行车去锻炼。”实在拿父亲没办法的林先生将自行车偷偷藏了起来。“结果还没两天,他竟然又买了一辆,”林先生无奈地说,“父亲说如果再阻止他骑自行车,他就去买辆摩托车,仿佛跟家里人斗气一般,我们没辙也只能由着他了。”

毛奶奶今年70岁了,春节时祖孙三代一起去泰山游玩。因为平时一直坚持锻炼,再加上一家人难得凑一块心情大好,毛奶奶执意自己爬到泰山顶,又一路说笑走下山,可晚上躺到床上就起不来了,膝盖肿得很高,无法弯曲。

不服老≠逞能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曾提出“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即人的一生通常会经历八个阶段,老年人处于最后一个阶段——“完满与绝望的矛盾”时期。此时,老年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完满的,但无法避免衰老带来的绝望感,在这种矛盾下,老人很可能有不服老的表现。

俗话说“老还小”,指的就是老年人年纪大了,脾气性格反而越来越像小孩子般任性。这种“逞能式”的不服老,其实是老年人的一种自我防卫。他们受到年龄带来的诸多限制,有被威胁的感觉,担心年纪大了会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会抗拒。

李娟表示,身体状态不佳或患有疾病的老人,逞能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对那些刚60岁的人来讲,是有条件不服老的。人和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身体素质不尽相同,有的老人之前有运动习惯,或许比年轻人状态还好。”尽管如此,60岁毕竟身体机能已经开始衰退,体力、精力也不同以往,面临着各类疾病的侵袭。有能力和精力的,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感到逐渐力不从心的,就应尽快调整生活重心。要学会把自己置于“既是强者,又是弱者”的位子,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做“犟老人”。

北京电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谢文丽表示,精神上可以不服老,始终保持“壮心不已”的状态,可身体上不能不服老。老年人身体的某些“零部件”难免出现磨损或故障,如果硬要像年轻人那样拼搏,便会力不从心,甚至发生意外。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度的,老人如果不顾自己的年龄一意孤行,用力过猛、超自身负荷或连续活动时间过长,就会违反自然规律,损害身体,轻者伤筋动骨、肌肉劳损,重者伤及内脏、引发重疾。例如,下象棋虽然只是休闲活动,但连续数小时鏖战,长时间精神紧张,也会使老人疲劳。

学会服气、服从和服务

服老是一种智慧,它不是向生活认输,而是选择一种更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全新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三大真谛:服气、服从和服务。

心态上学会服气。李娟解释道:“服气就是指老人不再为自己的力不从心而生气。”《老老恒言》提到:“年高则齿落目昏,耳重听,步蹇涩,亦理所必致,乃或因是怨嗟,徒生烦恼。”意思是说,老去是自然规律,人要面对和接受这一事实,不以此为心理负担。活到老已经不易,应该庆幸,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李娟表示,老年人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生理变化,对老化保持积极的态度。年纪的增长势必会带来身体机能的老化,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正能量。比如,年轻人大多受到工作的约束,而退休后老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生活压力更小,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能力上学会服从。老人应遵从内心与体力的平衡,不以年轻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比如饮食、运动要控制量,脑力、体力劳动都要适当。只有采用适宜自己年龄段的生活方式,才有利于保养身体。

谢文丽建议,老年人外出活动、旅游,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要过度奔波劳累。进入中老年后,锻炼时不但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而且恢复时间也较年轻时更长。因此在锻炼强度上要有底线,以不产生疼痛为宜,不要让身体发生损伤。当感到做某些运动很吃力时,应及时停止或换其他轻松运动。生活中,老年人不要自行登高取物或抬举重物,虽然这些事在年轻时能轻易做到,但年老后应慎重。另外,外出时要备好常用药,不要忽视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定期做体检。

观念上学会服务。李娟告诉记者,老年人在自己活得精彩的同时,还应尝试去帮助其他逐渐变老的朋友和亲人。这被称为“共情”,大量研究表明,它既是利他行为,对个人健康也有帮助。

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年人在能够自理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帮助其他人。老人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庞大的人脉关系网是很多年轻人难以企及的,老人可以发挥长项,给周围的人或单位出出主意,当个参谋。助人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增加老人的自身满意度和认同感。

李娟建议,老年人即使没有能力帮助他人,也要走出家门,多和人接触,特别是内向或因职业原因过去很少跟人打交道的老人,更应多参加社区活动。街坊邻居之间,应时常走动,互帮互助。李娟说:“许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困难,当事人很难理智地解决,但旁听者往往能帮忙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记者 汪颖)

 

来源:生命时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