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切换
sdfasd
更新的文章内容
【推荐】护理培训结束之后,64岁的乔立新并没有像其他老人一样,匆匆地走出会场,而是一页一页,仔细地翻看着密密麻麻的笔记。他不敢怠慢任何一个护理的细节,因为他下了一个决定,不再让老伴的脑梗第四次复发...【全文】
【推荐】婚外情一直是咨询中较多的案例,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分享如下:第一,如果配偶有婚外情,自己又不想离婚。就不要在谁对谁错上不依不饶,因为此刻任何伦理、道德的判断与谴责对解决问题都是有害无...【全文】
【推荐】英国心理学家和行为专家汉尼·朗卡斯特·詹姆斯列出了不健康婚姻的7个迹象,可供参考。1.伴侣在公共场合待你很好。关起门来时,你的伴侣粗鲁、爱抱怨、总是忙,情感上对你疏远,甚至百般挑剔,却...【全文】
【推荐】国外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爱情持久的婚姻大约有八个主要特征。恋爱伊始,就觉得爱情生活是快乐的。传统观念认为,成熟的爱情是随时间的流逝缓慢发展而成的。但幸福的夫妻几乎从相识之日起,就感...【全文】
人物展示
是打发斯蒂芬
发布内容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八旬专家夫妇牵手上下班

毕玉澄最不放心的,是老伴的身体 现代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慢点慢点,抓着我胳膊”“没事没事,你也小心点”……早上7点多,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84岁的专家陈佳伟教授,和他83岁的夫人毕玉澄教授,互相搀扶着走进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两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至今仍活跃在医疗的第一线。两人互相搀扶支撑的身影,早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于工作

手拉着手一起上下班,已经成“习惯”

昨天上午,在省人医的专家门诊,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两位老教授。毕玉澄教授因为刚接受了白内障治疗,戴着一副绿色的眼镜。陈佳伟教授头发花白,穿着一件橙色的T恤,正坐在书桌旁专心看着一本英文医疗杂志,并时不时在纸上记录下英文的笔记。老人的花体英文字华丽工整,非常漂亮。

“其实今天是她的门诊,我陪她来的。”陈佳伟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原来,陈佳伟是每周一、周三上午内分泌科的门诊,而毕玉澄是每周三和周五上午妇产科的门诊。虽然时间不一致,但两人总是相携来上班。毕玉澄工作时,陈佳伟就在一旁的办公室或图书馆里看书,下班后一起回家。

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好多年。“我太太身体比较虚弱,需要人搀扶。最近她又做了白内障治疗,一起上下班早就成了习惯。”陈老说。

每天早上7点15分,家住湛江路的老夫妻一起走出家门,坐公交车来上班。中午11点半下班后,两人又坐着医院的接送车回家。

“他们可恩爱了,一起来医院,一起回家,我们都羡慕死了。”提到陈佳伟夫妻,他们的同事都这样说。

关于爱情

结婚55年,从没红过脸

说起两人的相爱经历,陈佳伟用“有缘”两字来形容。两人是大学同学,1949年同时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学校里,两人慢慢熟悉并坠入爱河。毕玉澄先被分配到了南京工作,陈佳伟随后跟着她一起来到南京。1958年,两人结为夫妻。

结婚55年,两人从没红过脸。“我们分工明确,家里有什么重活就我来干,细活交给我太太,”对此,陈佳伟十分自豪。

然而在采访时,毕玉澄却小声地向记者抱怨起老伴来。原来,陈佳伟是一个典型的“书虫”,不抽烟不喝酒,家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的医学书籍,还定时会有各种医学杂志寄到家里。除了去门诊和出差,陈佳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看书上。毕玉澄因此常常担心爱人的身体。

看书的同时,陈佳伟喜欢顺手做笔记。他记录的每张笔记纸都好好地保存着,垒成了小山。

“弄得可乱了,每次都是我给他整理。”毕玉澄笑着看着老伴。

关于未来

想干到90岁,甚至更久

虽然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两人目前还是“休”不下来的状态。除了每周两次的门诊,陈佳伟时不时还会出差。因为英文出色,他经常被人邀请参加各种医学界的国际会议,最忙时一年要出国6次。

为了让年轻医生能够跟上国际的脚步,陈佳伟建议医院开了一个医学英语沙龙,每两周举行一次,时间选在中午12点到1点。毕玉澄也闲不下来,是南京医科大学的督导,经常要去医院听课,写小结。

年纪这么大了,有没有想过歇下来,一起出去转转?对于这个问题,陈佳伟笑着说:“看各种医学资料就是我最大的爱好。”

说起以后的打算,陈佳伟看了一眼毕玉澄,“我是想干到90岁,甚至更久,只要身体允许。”

“不行不行,我不允许,我从今年开始就限制他的出国出差次数了,年纪大了我不放心,最多允许他工作到85岁……”毕玉澄说。

据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高级专家门诊42名专家中,80岁以上的有15名,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89岁。(现代快报记者 吴怡)

 
来源:现代快报  由中华人物编辑上传
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