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医 古今名医   名医论著   白衣卫士   名院推荐   医疗资讯   医疗常识  

85岁以上1/4有老年痴呆

   

  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西分院,医护人员在为一位老年患者通过握手聊天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记者乔军伟 摄

  专家提醒:最初表现是记忆力下降 但往往发展至重度时才发现病情

  昨天,卫生部就老年卫生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总人口的8.9%。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对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形成较大压力。

  文/记者谢绮珊

  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排名

  1.高血压

  2.脑血管病

  3.糖尿病

  4.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5.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的心脏病

  身体健康:60岁以上43.8%患慢性病

  孔灵芝表示,当前,我国老年卫生工作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基数大、高龄老年人多,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整体上带病生存时间长。二是我国老年卫生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尚未形成。

  根据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两综患病率是43.2%,城市是53.4%,农村是34.8%。慢性病的患病率为43.8%,城市是53.2%,农村是38.9%。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依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的心脏病。

  针对这些情况,孔灵芝表示,今后,要继续做好新农合制度建设工作,巩固扩大参合率,不断提高筹资水平,到2015年,人均年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以上,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

  精神健康:每万人只有1.58张床位

  孔灵芝表示,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最主要疾病是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目前没有全国性的数字,根据部分地区调查结果,60岁以上的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4.2%。

  孔灵芝说,我国在改善老年精神健康状况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服务资源不足。我国现在平均每万人的精神科床位数1.58张,全球平均水平是每万人4.36张,应该说我们的床位数和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专业人员也十分短缺,目前有2万多名精神科专科医师,3.5万名护士,因此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此外,患者的医疗保障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现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投入水平比较低,保障能力不强。

  对于为“老年痴呆”更名的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如果有一个更能够被大家接受的既科学、又通俗的医学名词,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他表示,在央视“我的父亲母亲”公益活动为痴呆正名行动开始之前,国内有关专业机构已经启动了申请更名工作。相信有专业机构的努力和社会舆论的推动,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们,一定会本着科学的精神和人文的精神,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对疾病名称更名进行严格的审定。

  带病生存:我国老人健康期望寿命较低

  邓海华表示,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我国把老年人的保健,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列为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卫生项目之一,并由各级医疗机构每年为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并且每次把这些内容记录到健康档案中。另外,已经把高血压、糖尿病等纳入到慢性病管理。

  孔灵芝指出,我国要实现最大程度延长老年人独立、自主生活时间这一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她说:“我国尽管人均期望寿命延长了,但是健康期望寿命还是比较低的。我们延长的寿命很多时间是带病生存的,显然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和经济资源。要延长健康寿命不是等到老年的时候才开始做保健,必须是从年轻的时候,各个年龄段就要养成健康的行为,来预防或者推迟慢性病的发生。”

  注意

  人老了记性总会变差?

  正常老化中记忆力减退的速度比较缓慢,而老年痴呆患者记忆力下降则非常明显,家属应该注意区分。

  ◇医生临床发现◇

  老人脑细胞衰退 容易敏感偏激

  本报讯 (记者伍仞 通讯员黄穗、伍展虹)昨天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在广州市卫生局和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上,市精神病医院专家表示,老年人大脑功能衰退,容易削弱对事物的判断、对周围的刺激过于敏感,从而失去理智。对老人的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脾气改变等信号,家人应该引起注意。

  老人或为“争口气”失理智

  在昨天的咨询现场,广州市精神病院主任医师赵振环表示,临床上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大脑神经细胞衰退,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下降,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性格变得偏执、易怒,为了“争口气”甚至可能突然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让人感到“不可理喻”的事。

  他建议,老年人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尤其是要客观地对待人和事,记住遇事莫急;作为年轻人要了解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对老人多些宽容之心。家有老人的市民也应留意,可能引起老年人脾气差、精神紧张、行为异常的原因有多个,其中一个是精神健康出现了问题,最好带老人到医院的心理科或神经内科等看看,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改善或控制症状,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一样,不少对精神疾病都有病耻感。这时候就要靠家属多做动员工作。”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唐牟尼说。

  95岁患病率就达到一半

  据了解,老年人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老年痴呆及抑郁症,最新统计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两种疾病的患病率分别达到4.81%及4.4%,“其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随着年龄上升,每过5年就翻一番,85岁的老人1/4患老年痴呆,到了95岁患病率就达到一半。”

  唐牟尼介绍,老年痴呆最初的表现就是记忆力下降,然而临床上的患者往往发展到中重度时才发现病情(如丢失了名贵物品、上街走失、忘记关煤气炉之后),就是因为受到“人老了记性总会变差的”这一认识影响,事实上正常老化中记忆力减退的速度比较缓慢,而老年痴呆患者记忆力下降则非常明显,家属应该注意区分。

  唐牟尼说,老年痴呆中,阿尔茨海默症(原发性痴呆)占五至六成,目前病因未知,但已知中年肥胖是危险因素之一;血管性痴呆在老年痴呆中占第二位,运动、饮食上注意减少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同样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享受退休生活、多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脑功能,如逛逛公园、适度打打麻将,也是一个预防方法。

  案例

  退休前后落差大

  国企老总抑郁了

  3/4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青壮年时期曾经得过抑郁,但也有患者是老年时才首次发病。赵振环说,自己有个朋友,退休前是国企老总,退休后一段时间内变得情绪不稳、睡眠不好,爱发脾气、摔东西,连单位办公室也不愿意腾出来让给继任者。其实这就是患上抑郁症的表现,“原来在单位呼风唤雨,一退下来落差太大,位置摆不正。”

  医生与他的单位商量,给他退休的时间设立了一个缓冲期,同时对他进行心理辅导,配合少量药物改善睡眠、稳定情绪,经过半年的调适这名前老总顺利过渡,现在已经非常享受退休生活。赵振环建议,老人一下全退下来短时间难以适应,家人、原单位应该多关心退休老人。

来源:广州日报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