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症的7大误区 心病不止要心药医
误区5:
口口声声说“ 不想活了”的人是不会真自杀的
压力对人的身心都有影响,经典的抑郁症的症状是无助,绝望,觉得自己无能,思维动作变慢,都是呼救的表现。一个平时苛求完美的人,如果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得了抑郁症,就会逃避责任,对自己放低要求。这样尽管心理抑郁,但身体暂时安全,并且能够获得帮助和关心。所以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减压方式。
那些过劳死的人就是缺乏得抑郁症的能力,虽然过劳,但还是一直坚持,导致身体过载,比如像陈逸飞。
但是,这只是抑郁症在无意识中带来的“好处”。其危险在于,如果呼救没有得到响应,就会彻底绝望,甚至自杀。所以不要以为抑郁患者只是谈论自杀,他是在呼救。周围的亲友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以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误区6:
严重抑郁缓解了就没有自杀危险了
严重的抑郁状态一般人都容易识别。
通过药物治疗,这种状态能够得到缓解。但要特别注意,不是严重抑郁缓解了就安全了。当人严重抑郁时,虽然有自杀的意念,但没有实行自杀的行动力。一旦抑郁缓解,有了行动力,而自杀的意念并没有消除,这时最有可能实施自杀。所以对于患抑郁症的朋友,当他的抑郁开始好转的时候,反而要特别地关注。
误区7:
得抑郁症的,常常是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
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复杂,不能简单地以心理承受能力论。这种情绪障碍,和身体体质、人格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外在的压力事件、人际环境等都有关系。
那么谁更易招惹上抑郁?
1. 女人。抑郁与激素水平直接相关。女性在雌激素剧烈变化的几个时期,如产后、更年期等,更易患抑郁。
2. 体质天生易感者。抑郁患病几率和大脑内5 -羟色胺水平有关。
3. 心理易感者。如:敏感、内向的人往往无法化解、释放不良情绪,易抑郁。
4. 压力事件当事人。遭遇重大压力、创伤事件,往往是抑郁诱发导火索。
5. 思维方式内倾者,如:完美主义者,易把过错归结为自己的人,爱自省爱思虑的人,习惯委屈自己的人,会给自己沉积更多负面情绪,从而积郁成疾。
6. 人际资源缺乏者。社会支持系统差的人,获得人际支持较少,在抑郁来临时缺乏舒缓渠道,易被压垮。
有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把高低智商的小老鼠分成两组放进迷宫。高智商组很快找到出口,而低智商组无效地乱撞一气。而后把它们关进笼子里给予电击,结果高智商组很快就神情抑郁了,而低智商组却毫无惧色。这说明,高智商者善于发现规律,但一旦失败就会有严重挫败感,更易抑郁。
来源:时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