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人 华人精英   人在他乡   移民讯息   归侨故事  

出国留学也有从众心理 超八成留学生自费出国

   

东方网10月28日消息:2012中国国际教育展昨天在上海拉开帷幕,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所高校参展。展会现场,前来咨询的以正在国内就读的本科生为主,但东广记者刘康霞在现场发现,其中不少学生出国的想法并不明确,而是看到身边不少人出国留学,也有了从众心理。

【今年的展会,传统的留学强国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依然是国家展团亮相。美国依然是热点,参展学校超过35所。现场,很多背着书包的大学生手捧着一叠叠的材料,但目的似乎都不明确。

(有这个想法,顺便过来)(看一下,看有没有对口)

一位法律系的大二女生告诉记者,现在正是国外一些学校来国内推广的旺季,有时一天,学校会有多场留学咨询宣讲会。而说起自己的留学计划,她也坦率的告诉记者:

(现在不清晰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其实有点从众吧,潜意识当中就觉得应该去。因为高中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已经出去了,然后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出国,会觉得出去念是个好主意吧。如果出国的话,我就直接念个博士回来。)

有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直接说,是在逃避就业的压力。

(大一没想的,大三、大四也会开始想,因为面临的选择蛮窄的,如果要去就业的话,形势不是很好。我们学校也不是顶尖的学校,出国吧,开阔视野主要是。会有逃避的一点心理啦。)

面对留学热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表示,留学不应赶时髦、盲目随大流,应从家庭经济条件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综合考虑。】

据统计,200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只有3万9千人,去年时已经接近34万人了,增加了近10倍。“大众化、低龄化”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突出特点。这个留学“大军”中,自费留学生成为主力,数据显示,有超过八成的留学生自费出国。

很多家长省吃俭用,送孩子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认为孩子留学后的就业竞争力应该会比本土人才强,那么,事实如何呢?

在国内一些大型招聘会上,海归已与国内求职者趋同,在就业中并不具有明显优势。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七成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具体来说,2/3的人表示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明确表示不喜欢海归的主管为8%。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们还选出自己不偏向海归的原因,其中,超过4成的人认为海归“好高骛远”,3成以上的人觉得他们容易跳槽不稳定,2成以上人感觉海归有些盲目自信。与此相呼应的是,海归就业时,普遍存在着低起薪的现状。《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就显示,近七成受访者的起薪为一年6万元,仅稍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对此,有评论认为,用人单位现在不再只认文凭,用工日趋理性;而海归的语言沟通、视野开阔等优势也在弱化;而一些学生和家长的留学选择不够理性,选的专业有些只是一时热门,有些只凭一时兴趣,缺乏明确的规划,甚至被一些中介机构误导,也是大量海归没能力胜任高薪工作的一个间接因素。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能力决定命运,对于大多数海归来说,低起薪只是一次发展的开始,可对于有些海归,低薪却可能已成结局。

一份上个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还显示,留学“低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直接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长。2005到2006学年,中国仅有65名中学生持因私护照去美国读中学;到了2010到2011学年,中国有6700多人到美国读中学。在5年的时间里,人数激增100倍。一些出国留学的中小学生在饱尝艰辛坎坷、屡遭失败后,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打道回府。对此,教育专家提醒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了解学校背景,做出慎重选择。有分析认为,虽然孩子年龄小外出留学也有风险,但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一现象给我们留下真正的思考,是倒逼国内教育的改革,让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真正平等,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来源:东方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