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越南归侨老翁陆超允一家的幸福生活
广东惠州潼侨镇的一幢3层小洋楼里,儿媳妇在厨房准备晚饭,儿子在客厅与客人喝茶唠家常,中法混血外孙女与孙子在门口嬉闹……17日,随广东省侨办负责人前往潼侨镇华侨农场进行新春慰问活动的中新社记者见证了越南归侨陆超允一家的幸福生活。
陆超允今年已经71岁了,为人十分和善,邻居们都亲切地叫他“陆叔”。陆叔1978年举家从越南回到中国,并在惠州安家,成了潼侨镇华侨农场的职工。陆叔说,越南排华运动那年,一家大小无家可归,只好跟随大部队一千多人回到中国。
“我在越南当搬运工,回到中国就被安排在华侨农场种菜,当时生活可艰苦了,一家8口人就挤在4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陆叔回忆道。
自2003年以来,潼侨镇启动归侨危房改造工程,解决归难侨“住房难”问题,陆叔也因此在三年前搬入了侨安花园。陆叔说,“我总共花了6万多元,就换了220平方米的小洋房,家人都很开心。”
陆叔的几个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老二在佛山开公司做了老板,老五远嫁法国,现在内外孙加起来都有8个了。陆叔幸福地说,“儿女们都十分孝顺,每年春节都会回来给我们二老拜年发红包,老五今年也会和洋女婿一起回来。”
陆叔祖籍广西,他们的春节习俗是包粽子。陆叔说,“虽然每年的春节都一样,吃粽子、吃大鱼大肉,但我们老人家不嫌腻,只要看到儿女、孙子都快快乐乐的,有自己的事业,我就很开心了。”
陆叔一家三代都有十多口人了,每年春节便济济一堂,当记者问到“三层楼够不够住?”时,陆叔笑道,“够,不够就挤挤,一家人暖和!”
陆叔的混血外孙女长得很俊俏,性格有些顽皮,从门口一直嬉闹到大厅,被问到“今年几岁了”,害羞地扭头蹭在叔叔的怀里,不愿见客人。陆叔夸奖道,外孙女很聪明,英语、普通话都很流利,很讨人喜欢。
“知足常乐!”陆叔说,“虽然我的生活不算是最富裕的,但我感觉很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