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空壳公司网上做“业务”吸金36万元
一个家族团伙,通过代理公司注册成立了3家空壳公司,利用网络推广,虚构出售进口机电产品。他们分工明确,负责公司注册登记、制作网页、推广、与客户联系、拟定合同、取款等。短短4个月时间,便诈骗全国50多家单位80余笔款项,涉案金额达36万余元。
该团伙极为狡猾,不仅空壳公司网站上所有内容是虚假的,为逃避打击,竟然还约定适时收手,并销毁大部分作案痕迹。近日,江苏省如皋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成功破获这起家族式网络诈骗案,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归案。
网上购物被空壳公司骗走10万
去年11月,如皋市磨头镇一家科技公司的采购人员谢某欲购买一批进口机电零件。由于进口产品的购买渠道有限,谢某便打算在网上寻找卖家。
他输入“进口机电”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在网页上找到一家名为“上海柯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网页。打开链接,谢某发现该公司规模不小,除了设有一个总部,在上海和北京还设有两家分公司。
随后,谢某通过网页上的联系方式拨通了公司电话。通话中,业务员表现得非常“专业”,不仅对各种零件十分了解,而且熟悉进货流程。看到这家公司如此正规,加之其给出的价格又低于市场价,谢某便决定购买。
几天后,柯航公司发来一份产品购销合同,要求谢某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支付全部货款的30%作为定金。签下合同后,谢某按照要求向对方支付了10万余元。
然而,近半个月过去了,柯航公司并没有按照合同上约定的时间发货,而且失去了联系。这时候,谢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报警求助。
接到报案后,如皋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立即展开侦查。在对购销合同以及柯航公司的网页进行调查后,民警发现,这是一家空壳公司,网页上显示的产品全部是虚构的。此外,柯航公司的信息、联系方式也是虚假的,就连注册登记都是通过代理公司完成的。
取款机前的半张脸成破案关键
2015年12月初,民警奔赴柯航公司网页显示的上海总部所在地银行,查看资金走向。民警发现,2015年11月11日至2015年11月13日,犯罪嫌疑人连续3天通过网银操作,将资金分别汇入6个银行个人账户。这些账户均是嫌疑人冒用他人身份证办理的,开户地点分布在广西、湖南等不同地方。
尽管嫌疑人十分狡猾,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信息,但是民警发现,6个账户收到的汇款,在同一天于湖北武汉一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取出。
今年年初,侦查员前往武汉调取银行监控录像。视频中,对6张银行卡进行取款的是一名戴口罩的年轻男子,仅露出半张脸。
嫌疑人经过精心伪装到银行取款,并且前期通过网银进行转账。可以看出嫌疑人十分狡猾,为了躲避追查,他们的落脚点应该不在武汉。办案民警还推测,转账与取款的时间相隔很近,很有可能是团伙作案。
民警继续展开了侦查,经过研判,最终发现嫌疑人的落脚点在厦门。在厦门警方的配合下,民警了解到,近年来有一批来自福建安溪的人十分猖獗,多次在网络上实施诈骗,有作案可能。
根据这一信息,民警对重点区域进行了逐一排查。通过与此前取款录像进行比对,成功锁定一名犯罪嫌疑人林某。随后,在进一步的追查下,另外3名嫌疑人也渐渐浮出水面。侦查员综合线索,陆续将全部犯罪嫌疑人抓获。
精心策划4个月骗了50家单位
林某、林某波、林某钦、林某碧均为福建安溪人,同属一个家族。去年1月,4人开始合谋策划虚构公司,并制作网页发布产品信息。同年5月,林某找到经办人办理公司工商注册登记,8月中旬开始接待客户。
为了加大客户的信任,林某等人事先对进口机电产品进行了全面了解,并且熟知不同零件的市场价格。当有人打来咨询电话时,业务员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诱饵吸引顾客。
一旦买主下单,嫌疑人就会拟好合同,货款在5000元以下的要求全额支付,5000元以上的预先支付全部货款的30%。
“这伙人十分狡猾、也十分谨慎。”办案民警说,他们不仅使用虚假信息,为了减少风险,他们还约定做到年底便暂时收手。去年11月底,该团伙按计划开始“收网”,并且销毁了大部分作案痕迹。
据调查,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实施诈骗到11月底,短短4个月时间,林某等人收到了全国50多家单位共80余笔打款,金额达36万余元。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如皋警方抓获归案,案件还在进一步查办中。
来源:法制日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