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制 法治资讯   法治人物   法治生活   警钟长鸣  

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表彰会召开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 为了更加有效地团结、培养、凝聚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首都法学骨干研究队伍,引领和繁荣首都法学研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北京市法学会于4月26日下午开展了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表彰暨2016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招标工作部署会。

首届评选评出首都风采 再接再厉促进法治建设

2010年4月,北京市法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组织开展了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和优秀法学研究成果的评选工作。在首届评选中,共产生了10名“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其中3名入围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9名“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其中6名获得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北京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杜石平在部署评选表彰工作时表示首届评选评出了首都的法学榜样,评出了首都的法学精神。希望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能再接再厉,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提供人才支撑。

明确法学研究课题为“市级” 去年课题结项率达96%

会议上,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李倩表示北京市法学会组织课题研究工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深入推进,2012年起,北京市法学会着手进行法学会课题研究的提升工作;2013年通过由北京市法学会提出课题指南,市委政法委书记办公会讨论通过并作出批复的形式明确了北京市法学会组织的课题为“市级”法学研究课题。其研究课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课题针对性强,法学研究课题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北京市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突出问题精心设计课题指南。集中体现了法学研究服务首都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二、课题社会参与度高,市级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在京的法学院所、法学研究机构、司法实务部门都能申报组织课题研究。三、课题规范化管理,法学会坚持以管理促质量的基本原则,严格管理各项市级法学研究课题。实行课题立项和结项的匿名评审,严格监督课题经费的使用,大力促进成果转化并制定了《北京市法学会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四、课题成果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组织的共80余项课题成果中,只有三项课题提出延期结项,结项率达到96%。

李倩在介绍2016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招标工作中表示今年招标工作将具有以下几点创新:一、在原有的三类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课题的基础上新增了后期资助课题和委托课题。二、2016年课题经费支持力度有所增加,一般课题由3万增至5万;青年课题由2万增至3万。三、探索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新途径,采取集结优秀的法学研究成果,通过出版社进行公开出版等措施。四、课题申请条件有所调整,在读法学博士生可以申报青年课题。

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鲁为对两项工作提出意见

“一是充分认识开展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谋划、精心组织,让真正优秀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二是组织好2016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的招投标工作,为首都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三是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学会的平台搭建起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桥梁,共同携手推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建设”。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鲁为在听取两项工作报告后说。(田晨)

 

 

来源:人民网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