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制 法治资讯   法治人物   法治生活   警钟长鸣  

慈母心挽救失足青少年

   

  人物名片

 

  栗翠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原高级检察官,现任共青团海淀区委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法律顾问。几年来,她挽救、关爱、帮扶失足青少年,被孩子们称为“栗妈妈”。曾获“北京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北京市五好干警”等荣誉。2011年入选“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今年4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教育他们自强、自立

  记者与栗翠华的初次相识,缘于2012年的一次帮扶活动。不久前,再次步入共青团海淀区委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办公室,内中陈设依旧处处透露出爱与温馨。

  桌上、墙上、窗户上到处都摆挂着彩纸折叠的百合花、大红心、千纸鹤、滑盖手机模型等“艺术品”。彩色幸运星拼成“祝栗阿姨快乐”,每个小星星上都画着一张笑脸。目之所及的每一件手工作品,都是“高墙”内的孩子送过来的礼物。

  “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风铃顶端的圆面,从被套上抽丝做线,省下来的牙膏充当胶水,拿牙刷毛当针,再用纸折成千纸鹤和花朵当做铃铛串起来。你能想象这串风铃有多么来之不易么?”提起自己珍藏的“宝贝”,特别是挂在窗户前的那串纸风铃时,栗翠华的怜爱之情溢于言表,话语中充满着难以言说的喜悦与自豪。

  “我将自己掌握和实践中得到的法律、道德等知识讲给那些失足青少年,教育他们自强、自立,增强法制观念,走正路。”这些年来,栗翠华一直在做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用一颗爱心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与需求,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她有上百个孩子,个个都亲切地称呼她“栗妈妈”。

  退休前,作为一名有着2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栗翠华在检察战线奋斗了30余载。2007年,经申请,她调到监所检察处工作,重点负责海淀看守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执法检察工作。在这个全新的岗位上,栗翠华用执著的信念和无私的爱心,开始了一段特别的“教书育人”生涯。

  那一年,面对“高墙”内130多个孩子迷茫无助的眼神,栗翠华在感到痛心的同时更想伸手拉他们一把,让这些失足的孩子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健康成长,将来贡献社会。为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法律意识和文化水平,让他们重新走入社会时能够尽快适应,她给孩子们购买字典、字帖、《读者》、《格言》等杂志,还在监室给孩子们上法制课,并进行面对面谈心。每次去监区,她总是带着记事本随时记下监区未成年犯的情况,并及时向管教和监区干警提出执法检察意见。

  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小到给他们买衣服、买袜子,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栗翠华倾注了全部心血,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唤回自信。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她最大的动力,更督促着她更好地护佑孩子们走向新生。

  情感关爱重建心理

  在押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情感更加需要关爱。栗翠华善于发现每个失足少年的悲剧所在,然后走入他们的内心,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心理重建,继而改过自新、发奋图强。

  栗翠华回忆说,2010年7月,那时只有17岁的伤害犯小陈在初到看守所时写下了这样的日记:“我忘了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会不会哭泣,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多久,多少个夜晚看铁窗外苍凉的天空,真想对着它狂啸。”

  半个月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灾害。那段时间,电视里播报的受灾情况让小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乱,每天寝食难安。最初翻阅档案时,细心的栗翠华曾特别留意过小陈的家乡。虽然他惦记震区病弱的父母和年迈的奶奶,可现实情况并不允许其回家探望。

  通过谈话了解到小陈的心思后,栗翠华辗转联系了解到,虽然他的家人在政府帮助下已安全脱险,可由于父母都是智障患者,生活全靠亲戚帮助。得知情况的当天,栗翠华偷偷地在小陈的账户里存了200元钱,还特意买了一身新衣服,带着平安的消息一同送给了他。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栗翠华借这个机会,向海淀看守所全体未成年犯讲述了党领导全国人民救援舟曲、汶川灾区的感人事迹,连同管教开展了时事知识有奖竞猜、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等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热情。

  看着“高墙”内走出来的孩子在生活中走上正轨,总令栗翠华深感欣慰。小陈出监后在清华园一家饭馆学餐饮,“栗妈妈”给他送去烹饪书籍;冬天看他的手冻得通红,“栗妈妈”为他买好手套和保暖衣……小陈也习惯了向这位时刻关心自己的“妈妈”汇报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是您给了我重获新生的勇气,让我明白了活着的意义,有您的日子,每天都是春天”。

  退而不休传递爱心

  “心里始终放不下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想用自己的法律知识把他们引上正路。”经海淀区检察院领导推荐,退休后的栗翠华来到共青团海淀区委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务中心,继续全身心扑在重点青少年群体帮助教育和预防犯罪工作上。

  从检察院、监所处到彩虹之家,虽然岗位变了,可一颗执着的爱心没有变。几年来,栗翠华始终坚持帮教失足和闲散青少年,对他们进行自护教育,法制、道德教育,并组织重点青少年参加汽车驾驶、计算机等“青藤计划”岗前培训,帮助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尽早自强自立。

  此外,栗翠华还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3名检察官以及丰台区人民检察院1名检察官成立了“爱心小组”。几年来,他们资助了重庆市黔江区实验中学,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麻旺中学、龙潭一中、麻旺小学和官清乡小学的20余名贫困学生,让孩子们能够走进课堂,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来改变命运,鼓励他们努力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让爱心的火炬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栗翠华坦言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如果再选一次,她还是选择帮助更多的孩子,以一颗慈母之心教育并挽救每一名失足青少年,让他们感觉到关爱,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拾自信。

 

 

来源:人民政协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