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张勇 嫌疑人眼中最信任的人
张勇 1993年7月到丰台区法院工作,曾任刑事审判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第一庭庭长。曾获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北京市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创先争优妇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法院供图
新京报讯(记者张玉学)41岁的张勇,已在丰台法院工作了19年,即使身患乳腺癌,一直坚持在刑事审判工作的一线。因严谨、公正的办案作风,被看守所中嫌疑人称为“最可信任的法官”。
庭审前
组织辨认让被告人信服
张勇很忙,最多时一个月就开了64个庭,平日里,每天也要接到10多个当事人或律师、家属的来电、来访,因其敬业精神,被看守所内嫌疑人们口口相传为“最可信任的法官”。
2010年9月,李某和于某涉嫌连续7次抢劫出租车和“黑车”司机的案子到了张勇手中。在审查案卷时,张勇发现,两名被告人坚决否认曾抢劫过一名女司机。
供述与指控事实出现了不一致,张勇特意找到这名女司机。她发现这名女司机一头短发,身材魁梧,说话声音很粗,还喜欢经常戴帽子。
张勇判断被告人作案时很有可能误以为被抢劫的是个男司机。于是,她让受害人再次辨认两名被告人,得到了确认,而且女司机被抢劫财物与被告人交代完全相符。
当听到判决书中对该起犯罪事实认定理由时,两名被告人对判决心服口服。
工作室
为被害者家属找工作
2011年,张勇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组成人员为丰台法院刑庭及未成年人审判庭的干警。工作室主要是加大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刑事和解的工作力度,同时,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加大法律保障民生作用,“定期对缓刑人员进行回访帮教等”。
张勇认为,有时案子结了,但当事方的家人等冲突还在继续。如果通过工作室的工作,帮助一个被害人、挽救一个被告人,就等于帮助和挽救了一个或者几个家庭。
张勇曾审理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中死者朱某的妻子是聋哑人,18岁的大女儿智力有缺陷,小女儿正上初三,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朱某生前的微薄收入支撑。而被告人孙某为来京打工人员,女儿4岁,儿子刚满周岁。
为了被害人家庭得到实际赔偿、被告人实际赔偿后并得到被害人家属谅解,也可以从轻判处,张勇与陪审员多次劝说朱某的家属宽容孙某,降低赔偿额;同时,又反复到孙某家中做工作。
结果,朱某家属同意降低赔偿数额。
结案后,张勇和同事们通过工作室,为朱家申请到了残疾人补助金,还给朱某的大女儿联系到福利工厂的工作,让朱家有了固定收入。
2011年,工作室被市总工会等认定为北京市百家“2011年职工创新工作室”。
来源:新京报 由中华人物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