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 历代名家   当代名家   书画人生   名人轶事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申英民先生的书法情结

   

孟云飞/文

 

 

    汉字乃记录汉语言的符号,是中华民族先民智慧的结晶。而书法则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它借助的手段非常之简单,然内涵却异常之丰富,故有东方艺术核心之美誉。它与绘画虽有同源,但却异流,它既不是具象艺术,也不是抽象艺术,多认为它是一种意象,抒情写意为其至高境界。高妙的书法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不是脱离文字书写而追求纯粹的所谓线条艺术。

    凡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是非常勤奋的,向先贤学习加强修养,苦练技法临摹经典法书,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申英民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孜孜以求的书法家。

    申英民,1945年出生于河北滦县,弟兄五人,他排行老小,但聪明伶俐、身体强壮,深受父母疼爱。虽然家贫,但不识字的父亲却对他寄予厚望。在英民七岁那年,父亲就从集市的旧书摊上给他买了一本《柳公权玄秘塔》字帖。他在知识渊博、擅长书法的堂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柳体书法。后来虽偶有所中断,但这依然为他日后的书艺发展奠定了基础。

    柳公权是书法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其楷书以瘦硬著名,有“柳骨”之称。柳公权人品书品俱佳,曾提出“心正则笔正”之论。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及书法理念都对申英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学了几年柳公权的楷书之后,他又对羲献父子,赵孟頫,褚遂良等古代名家心摹手追。但他师古而不泥古,在学习古人的同时,并多次向现当代名家萧劳、王遐举、李铎、刘炳森等请教学习。

    后因机缘,申英民认识了启功先生,他不但仰慕先生的人品、学问,更喜欢先生的书法。启功乃一代大儒、著名书家。先生的指点,让他茅塞顿开,经过数十年的体悟临池,深得启功书法的精髓。启功的字结体多取纵势,笔画瘦硬,清雅刚正。诚如孙过庭《书谱》曰:“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其实,这与申英民所追求的书艺理念不谋而合。在结字上,启功的字与柳公权的楷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似乎有一定的渊源,所以自启蒙时期就对柳体下过很大功夫的申英民在学习启功先生书法时自然很容易上手。

    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此言虽然有些偏颇,但也道出了用笔的重要性。申英民十分重视字的结构,追求“书贵瘦硬始通神”,但并没有放松对笔法的锤炼,亦重视笔法的丰富多彩。他认真揣摩了王羲之的“内擫”、王献之的“外拓”,他还学习了米芾的“八面出锋”等。其运笔以中锋为主,中侧并用,方圆兼具,提按顿挫皆有法度。

    另外,对于书写的内容,申英民也非常考究。“书为心画,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品味高低与否,通过其文字,可以感受得到。其书写的文字多是修身立业、催人上进之内容,间或亦有他的自作诗文等。这些富有深邃哲理的名言警句以及人生感悟,品之、鉴之皆让人颇受教益。

    经过数十年的师古习今,加之深厚的修养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申英民的书法,不失古韵而能融其所用,已渐成自家面目,其书风清正典雅,雅俗共赏,具有中和之美,书卷之气充盈其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申英民取得了令人钦羡的成就,他的书法不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也受到业界的认可。1985年他就被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发展为会员,2012年又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尤其是近几年,他的作品数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得过多种荣誉,国内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美术世界》,以及日本的《书道教育》《东京新闻》等都对的书法艺术进行过专门报道。又因为他曾是“外交官员”,客居东瀛十又七年,朋友众多,其书法艺术深得日本书道界赞誉,其书法作品常作为礼品赠送日本各界友人,促进了两国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申英民先生是一位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人,立德修身,人品和书品统一,用书法诠释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相信他将会在书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来源:华夏人物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