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 历代名家   当代名家   书画人生   名人轶事  

无心插柳自葳蕤

   

——周申明先生书法艺术创作漫笔

高金光


    提笔写周公,着实难以下笔,这不仅在于笔者乃书法艺术的门外汉,更主要在于对周公书法艺术成就的整体把握不够,然总有一种创作冲动如星星之火在心中燎原,常常被他的书法艺术作品所感染、所动情,看到他笔下那流动的线条犹如跳荡的音符激越着笔者的情怀,便心潮来穴,几欲动笔却迟迟不敢。忽一日偶见宋代诗评家严羽有辞:“仆于作诗不敢自负,至识则自谓有一日之长”,便有了几份自信,才敢拙笔妄语,也算一管之见一家之言,赏析把玩形成文字以抛砖引玉。

    “文艺是发明的事业,批评是发现的事业,文艺是从无中创出有,批评是在砂中寻出金”(郭沫若语),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观周申明先生书法艺术之成就,若要砂里讨金,概而言之乃悟性、修养、意志所然。

    周申明先生1936年10月生于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这个“洧”水在历史上还颇有些名气。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几篇作品写到过这条河,如《溱洧》《褰裳》等,其中《溱洧》中有一章写道:“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简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询讦且乐。维士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周申明先生从小便生成在这洧水之畔,中原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弘大而悠远的黄河文化孕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原儿女,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赋予周申明先生稚嫩的童心以丰厚的陶冶,赋予了他纯朴的气质、宽厚的胸怀、执着的精神和激昂的性情,也赋予了他艺术创作的天赋和源泉。孩提时代的周申明聪颖好学,从小便受书法氛围的熏陶,那时治学不像如今,书写工具以毛笔为主,毛笔这一小小尤物神奇万般,能书能画,提笔握管,研墨铺纸,点墨用笔,挥毫运腕,真草隶篆,淡笔浓墨竟变幻万千,使申明先生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每逢过年,七里八乡的秀才们常在节前庙会聚在一起为乡亲们写春联,这对申明先生无疑是极佳的临摹学习的机会,小小年纪凑在大人中间,看秀才们各显神通,其乐融融。“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柳荫入池鱼上树,槐影当道马踏枝”,便是儿时的记忆。及至成人先是给自家写对子,后又为他人写春联,虽字迹不成章法,但也平添几分自得,便偏爱于文字这一行当。“幼年的感受,故乡的印象,对于一个作家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正像母亲的语言对于婴儿的影响”(孙犁语)。可以说由于受到民间乡土艺术的启迪,汲取了民间乡土艺术的养料,使周申明先生产生了美的感悟,这是他后来成为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的根,是灵性之根、悟性之源。难怪周申明先生曾说:“故乡是我的生命之源,也是我的创作之源”、“温朴的中原风,温馨的人情美,老人们的永也说不尽的古,还有数不清的民歌、民谣、故事传说,赐于之丰,耳濡目染,使我的血管里充实了斯水斯土的基因。”

    如果说孩提时代故乡的风土人情使周申明先生有了悟性,那么青年时期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周公日后文学艺术的成就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956年周申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河北大学中文系,金榜提名,成了当地有名的“秀才”,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周申明如饥汉扑在面包上,广采博学,博览群书,在中华民族浩翰无垠的文学长河中漫游,先秦诗歌、诸子百家、魏晋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篇篇美文、一首首好诗,一部部精典,陶冶着周申明先生的性情,激荡着他的情怀,读书作文已成为生活必需,其中对唐诗宋词周先生情有独钟,每遇佳句常反复吟咏,烂熟于胸。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最璀灿耀眼的两颗明珠,“诗言情”“诗言志”,诗词最重要的特征是抒发情怀,从《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到白居易《与元九书》“诗者,根情”,,再到当代诗人艾青《诗论》“强烈的感情是写诗的第一条件”,都曾论述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诗词的最高品格在于“意境”,“文学之事,其内可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诗歌讲究诗法,赋比兴、节奏、音律、对仗等。对唐诗宋词的偏爱,极大地丰富了周申明先生的文学修养,对周申明先生成为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他书法艺术成就中,我们可以看到周先生绝大多数书法作品是抒写诗词的。诗歌和书法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结下了密切的亲缘关系,在历史长河中,有的诗人同时也是风格独创的书法家,有的书法家同时也是闻名遐迩的诗人,唐宋的李白、苏轼,明清的祝允明、翁同和,现代的毛泽东、郭沫若等,都是诗书具佳的名家。正因为诗词、书法在同一中国大文化背景上起源,在同一文化背景下演变,所以诗书有其诸多的共性。周申明先生对古代诗词“情感、意境、诗法”的真切把握,使其拥有了诗人的气质和情怀。以笔者之见,周先生之所以成为书法家,并非其刻意追求之结果,是那满怀诗情无以表达,而倾以笔墨,化为流动的线条以抒发情感,真正是书意源文意而生,伴文情而来。广博的文学艺术知识,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周申明先生在文学艺术上成名成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申明先生从中学时代便有了诗歌习作,二十岁时创作了长篇叙事诗《赵家谭传奇》并获奖,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调到省文化部门工作后更多地致力于文艺评论和文学理论研究,成为文艺界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十多年来出版了多部著作,如《双花赏评》、《孙犁的艺术风格》、《孙犁评传》、《燕赵诗人论稿》(后三部分别与邢怀鹏、杨振喜、苗雨时合作),还主持编写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新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概览》以及《河北文艺评论选萃》等,展示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艺术才华,在全国文艺评论界有相当的影响,他因此而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当选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全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从九十年代开始,周申明先生在其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又开辟了一块新的“玫瑰园”,即书法创作,那些年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可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连续出版了诗书集《行草四季诗》《岁寒三友诗书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周申明书法作品选》,该书由我国著名书法家黄琦题写书名,高占祥作序。

    周申明先生书法创作的异军突起,使人感到“忽如一夜春风来,桃树李树万花开”,在书法界已成知名人士,难怪高占祥先生惊叹道:“申明书法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往被人誉为暖水瓶式的诗人和艺术评论家,曾几何时也健步跨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有朋友曾用调侃语调赞佩周先生:一不留神你也成了一位书法家。周先生也戏称自已:“无心插柳自葳蕤”。但据笔者所知,周申明先生之所以成为书法家,不仅在于他对书法艺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天赋、悟性,也不仅在于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创作功底,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勤奋、执著和毅力,在书法的创作中,他的惊人意志常令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折服。如果说是无心插柳,确实,周先生起初习字,仅是为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但及至后来爱不释手,情注于笔墨纸砚,投入也真,感情也深,几近执迷。众所周知,周申明先生是名符其实的诗人、文艺评论家,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历任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处长等职务,1985年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88年任常务副部长,1992年4月任河北省广播电视厅厅长、党组书记并兼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后任河北省政协委员会常委,在政界亦颇有影响,在他任职期间可谓政务繁多、诸事缠身、日理万机,他工作勤奋,为人耿介、处事公道、心地坦荡、宽宏大度,具有高尚的情操,不管在文艺界还是政界,他的朋友很多,了解他的朋友曾对他的人品、官品、文品予以很高的评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一代开明的领导,其人品是立身之本,茅盾曾经说过:“人格的修养应当是文艺作家所有修养中最重要的一项。”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描述“觉悟的智识者”的人格时说:“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也有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已,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已的喽罗。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周先生的人品、官品切如鲁迅所言,这种品格体现在他书法艺术中,使其书品自然显示出雄健之气、磊落之风。“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郭若虚语)。在周先生做人、做官、做文的品格中,最为可贵的是韧性的品质,周先生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书法艺术的成就确实融铸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在工作之余,在节假日里,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勤奋耕耘在书法这片新开拓的绿州里,在书法界周先生可谓无师自通,全凭自己临池练贴。一有闲暇,他便捧读书贴、细心钻研,每至外出,遇有碑林便驻足观摹、乐而忘返,偶见好贴拓本便倾其所囊,每得一纸,如获至宝,赏析展玩,领会笔意,不以为倦,日常练笔极为用心,全神贯注,兴致来时,解衣般薄而书,大汗淋漓而至,不论酷暑严寒,不管春夏秋冬从不间断。笔者曾观其创作,但见先生研墨提笔,运气在身,渐如隹境,之后龙蛇竞笔、妙笔生花,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精气神于一体,其态恰似有我无我之间,达到天人合一至高境界,其投入之真由此可见。几年来,周申明先生在书法上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几乎每天工作之余,每个周末,都与纸墨为伍,冬练三九,夏练五伏,潜心追摹古人神韵,静心揣琢今人风采,真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书艺突进,令书法行家们刮目相看,这哪里是“无心插柳”,真正是千锤百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耕自有丰收日,苍天不负有心人,周申明先生终于在书法艺术上获得了可喜的成就。

    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对中国文字语言的艺术再创造。中国文字是一种形意结合的符号形式,它与西方的文字不同,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结构形式,表示特有的寓意,书法是对文字形式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而诗文等则是对文字内容和意义的艺术创造。形和意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周申明先生体悟到这一点,并把他对“意”的理解与把握运用到了文字“形”体的创造上。书家常云,精气神乃中国书法之追求,周先生的笔韵墨趣,在于他用心写字,追求神似,融合诗意在笔中,即以流动的线条来表达和抒发心绪情感的变化,做到形神兼备,以形为载体,以意为内涵,达到书意、文意俱佳状态,注重意境。笔者最为欣赏的作品之一《满塘新荷送清香》,展开画卷,仔细品赏,不禁使人联想到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隹句,又使人想到“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使人体悟到朱自清《荷塘月色》里描绘的幽美意境,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来为诗人所讴歌,荷花的高尚品质也历来被文人骚客视为花中仙子,此作为周先生淌洋白洋淀风光,观碧叶红莲,情由所发,即兴而作,细研之,使观赏者顿生泛舟荷塘而莲动下鱼舟之感。其中“荷”字飞白处理,如田田荷叶丛中一初放之粉荷亭亭玉立,而“新”字最末一笔又如鱼舟拖出的潺潺流水,细细品味,就足以欣赏到书法家融合诗意的内涵的真情冲动,又能欣赏到他内在外化的书法功能,整幅作品构图新颖,结构完整,用笔求实,实而不滞,使转纵横,萦带有至,用墨沉着痛快,酣动之中不失凛然风度,使毛笔在自由驰骋中打破了文字的常规结构,生成一种奇妙而不失自然之美趣,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书法是最适合于展示个体生命律动、抒发主体情感的一种抽象艺术,人类许多难以具象化的精神形态,如气节、情愫等都可以通过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对象化于墨线的运动之中。周先生的书法墨线流动韵律中,始终涌动着一种充满勃勃生机而又绵绵无尽的雄浑之气,弘扬着一种顽强不息、奋发不止的精神,以形托神,依神取形,如《铁马冰河入梦来》,使观赏者首先感悟到书法家超凡的气度与胆识,恰有气吞万里、气贯长虹之势。作为宋代豪放派诗人代表之一的陆放翁,晚年时“老身虽病甚,壮气复有余”,当夜深人静忽听窗外“风如拔出怒,雨如决河倾”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铁马冰河入梦来”。此诗“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赵翼语),也是陆游论诗人“以气为主”说的生动体现。周申明先生正是体悟到陆放翁“平胡壮士心”之气概,落笔惊风雨,气魄恢宏,感染力极强,“铁马”二字遒劲有力,特别是“马”字形神兼备,跃然纸上,如骏马仰天长嘶,似万马奔驰疆场,真是“铁马渡河风破肉”“铁马秋风大散关”,“冰河”二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书法家心潮激荡,盼望冰河解冻,化作滚滚东逝水,一泻千里,淘尽千古风流,势若破竹,令人拍案叫绝。此外,“不尽长江滚滚来”、“鹤舞”等幅作品在形神统一方面均为上乘之作,可谓精品。所以,笔者认为,形神兼备、意境幽美乃周先生书法艺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周申明先生书法艺术的第二个特点应是“诗书合壁、抒发性情”。在周先生书法作品中,古代优秀诗歌和毛泽东诗词是他的主要书写对象,他把自身对诗歌的真切感受化成流动的线条。而那些流动的线条又是他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中国古典诗词不同时期不同代表人物均有不同风格,宋代敖陶孙评诗:“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亡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依风自笑。杜牧之如铜丸走坡,骏马注坡。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言言皆实。元微之如龟年说天宝遗事,貌翠而神不伤”。明代谢榛论唐诗风格:“初唐盛唐诸家所作,有雄厚如大海奔腾,秀拨如孤峰峭壁,壮丽如层楼叠阁,古雅如瑶琴朱弦,老健如朔黄横雕,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惠春兰,奇绝如鲸波蜃气”,可谓各俱千秋,风格万千。在不同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出诗词不同的风格,是周先生的看家本领,这不得不又谈到周先生的悟性,所谓“悟”是指不用抽象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而主要凭敏锐细腻的主观感受和直观想象即“心领神会”的方式品味感悟诗词的“意境”“韵味”的方法。周先生似能与古人心灵沟通,常在其书法作品中将古人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刘禹锡、岑参、韦应物、苏轼、黄庭坚、陆游、韩愈、杨万里等等,诸多大家诗人的诗作都曾成为周先生笔下墨迹,或全诗,或名言佳句,乃至同一首诗用不同笔法予以表现,可谓丰富多彩,在众多诗家中,周先生抒写李白、杜甫的诗作较多,且得心应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碧鸟逾白》等都是周先生的得意之作。李白、杜甫在唐代诗人中是两面旗帜,两位诗人的风格却迥然不同,李白之诗无论描绘壮美山川,还是抒发政治抱负,怀友念远赠别,都表现出诗人旷达超逸的胸襟,风格飘逸豪迈,他继承发展了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其诗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在艺术上,杜甫继承了先秦以来众家之长,风格沉郁,苍凉雄浑,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周申明先生正是把握了诗人的艺术特征,在其书法作品中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酣畅淋漓,如书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意旷达豪迈,书意飘逸潇洒,此诗浪漫超逸很适于用行草表现,而行草着笔正是周先生长项,特别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势完美流畅,一气呵成,如飞泉流瀑,倾天而至,于豪放中见豪情,用笔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字断意连,妙趣横生。表现杜甫诗作,周先生往往用笔沉健,如《江碧鸟逾白》,大自然如诗如画的美景使杜甫触景生情,联想到身客他乡,游子情怀忧国忧民,感慨万千,“何日是归年”,周先生正是抓住这一“诗眼”,最后落笔绵延流长,抒发了诗人长吁呼唤的情丝,于笔墨之中见情怀,令人叹为观止。在古今诗词中,周申明先生对岁寒三友松竹梅爱之甚切,并专门出了一本《松竹梅诗书集》,即使是平时闲情偶寄,却不乏君子之风。笔者收藏书法作品梅兰竹菊四君子时,曾请周先生书梅,先生以熟练的行草书写了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令笔者欣喜若狂,其字力透纸背,风骨凌然,功力非凡,字字如梅,绽放在如雪宣纸上,周先生对此作亦非常得意,几几乎爱不释手,笑曰:“写《梅花》有几幅,唯此作为上乘”。笔者能得此上乘之作,荣兴之至哉!今《周申明书法作品选》中未能收录此幅,但比幅作品仍将是周公传世之作。令人欣喜的是《周申明书法作品选》中“岁寒三友”多为诗书画合壁,实为精彩,如他的诗书画合壁之作“日暮松声满阶砌,不关风雨鹤归来”,诗吟松鹤,书求骨格,背景是棵夕照之苍松,如鹤招来,诗情、画意、书格完美结合,实为难得之作。诗书画合壁往往是友人为之作底画,周先生用心书写,如此一来凭添几份生机,写松,中锋用笔,松骨昂然;写梅,笔法灵巧,含笑溢芳;写竹,着笔刚键,虚实相间,气节超凡。王维《竹里馆》,吴融《山居即事》,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徐玑《梅》,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等均为精品之作。在当今诗人中周申明先生极其推崇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毛泽东既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又是誉满海内外的文学家,“他行有余力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家传户诵,影响之深,难以伦比”,“他用自已的诗词,抒发壮志与豪情,鼓舞起我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斗志。”(臧克家语),他的豪迈之风格“使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气也望尘却步”(郭沫若语),因此,用书法作品表现毛泽东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凌云般革命壮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英雄气概,若没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雄心和气魄是难以写好的,周申明凭着对主席的满腔热爱,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进取精神,以主席之精神鼓舞自已,又以自已的书法表现激励后来人,着实难能可贵,在毛泽东诸多诗词中,周先生曾几次挥豪泼墨,书写《沁园春•雪》,有竖条、有横幅,今省政协大会堂中便悬挂周先生用三联六尺幅书写的这首词,这首词是国共南京谈判时毛泽东赠与柳亚子先生的,当时朝野为之轰动,整首词“气魄极大,感人至深”,“每读一过便觉得有一股磅礴之气,使人眼界开阔,心胸旷阔”(减克家语)。周先生正是领悟到主席的气吞山河的气势,每次书写都以气用笔,气动而笔行,笔随气作,气贯笔锋,气到处如神附体游仞八极,笔行处,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整幅作品给观赏者以极强的审美感受。此外,毛泽东的《釆桑子•重阳》和《清平乐•六盘山》两首诗词,一首展示出毛泽东“廖廓江天”般的宽阔胸怀,一首表现了诗人敢于“缚住苍龙”的雄壮气势。周先生在书法处理上,前一首词突出“战地黄花分外香”七字,横式漫布,散而不乱,令人遥想到当年的毛泽东在战场上将散布在阵地的金黄弹片戏称为“战地黄花”的情景,用这种抽象的线条描绘了一个伟大诗人、军事家的战时形象。而《清平乐•六盘山》则用长幅竖写,如飞瀑直流,一泻千里,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既体现了诗歌内容本身,又展示了书家的豪情雄风。

    歌德曾经强调文学艺术创作当是一个“显出特征”“优美生气灌注的整体”,“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周申明先生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显而易见的,观其墨宝既具豪迈之势,又兼婉约之风,刚中见柔,柔中有刚,刚柔兼具,相得益彰。豪迈处,如诗人把酒临风,气吞日月,潇潇洒洒,气贯长虹,势如破竹,大有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气魄,势不可挡,如江河奔腾,万马嘶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铁马冰河入梦来,其体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抒情怀,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创意境,又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细微处,好比小桥流水,芙蓉初绽,一枝红杏出墙来,其态妩媚诱人,秀色可餐,如杨柳轻拂,蜂喧蝶舞,婀娜多姿,恰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统而言之,周先生几年来淌洋于诗情墨趣之中,已形成自已独特的凤格,既雄健浑厚,豪情激荡,又精雕细刻,婉转流畅,豪放中透着隽永,潇洒间孕着含蓄。在书法艺术技巧上,周先生较为欣赏米芾、黄庭坚。宋人书法崇尚一种理性的自然之美。提倡“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苏轼语),“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黄庭坚语)。米芾尽管有颠痴伴狂之举,但在书法艺术上却严肃认真,由楷法入手,初学书法便舍易就难,手腕悬空,于壁上作楷,颜柳欧诸无所不学,包古孕今、兼收并蓄,有集成之妙。米芾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行草和小楷,形成了于沉着中求痛快的艺术风格。古人认为,作书之道,沉着与痛快难以得兼,而米芾俱得之,所以后人曾说米书“笔笔之舞,笔笔跳跃,秀骨天然,不善学者,有失之放,即失之俗”(钱泳语)。然周先生却经过多年研究,深得米书技巧,在笔法上,周先生十分注意骨力和脂肉之间的关系,落笔不苟,而点画所至,深有意态。周先生作书,精于发笔,尤善露锋,故显得神釆奕奕,有一种雄健清新的气息流溢于缣素。在用笔的韵律节奏上,周先生常使外拓笔法,其书笔势迅疾,淋漓酣畅、十分痛快,以峻利之笔,充沛之力,凌历之势,给人以雄强奇肆、气宇轩昂的艺术感受,这是力量、速度、气势的综合体现。在结构和体势上,周先生力图“随心所欲不逾矩”,方寸之中藏乾坤,字里行间纳二仪。周先生学书师承米芾、黄庭坚,但同时有自已对书法独创的见解,力求创新,有些字在书法字典上或古人书法中尚不曾见。当然,周先生的书法毕竟是诗人书法,往往是情重于“法”,传统书法中的“法”他有时可能会忽略或突破,不过,凡以书名家者,离开了“技”就无法升华入“道”的境界,“法”与“意”,“技”与“道”的完美统一是周先生留给后人的思考。

 

    笔者曾窃以为周申明先生的笔名华岱自有一番言志之意,岱乃五岳之尊,华岱乃中华泰山,曾希骐周先生沿着十八盘山路,笔耕不辍,阶阶进取,登泰山而小天下,书艺志臻绝顶。然,2000年5月,周申明因突发心脏病而与世长辞,享年64岁。忆往昔,笔者当周厅长秘书期间,除工作外业余时间为先生铺纸研墨,看先生挥毫泼墨,书毕共吃羊杂汤,其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思念甚切。至今我还收藏着他写的四幅作品,以及他去世后其夫人赠我的易水龟砚,睹物思人、黯然神伤,愿先生在天之灵仙界安息,愿先生书艺精神流芳百世。

    【作者简介】高金光,本名高京光,河北省作家协会、影视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及中国青年鉴藏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监管中心书记。

 

 

来源:华夏人物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