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 历代名家   当代名家   书画人生   名人轶事  

遗世独立,慷慨悲歌——八大山人

   

遗世独立,慷慨悲歌——八大山人

 

孟云飞

 

   

    历史更替时,皇室后裔依然能较为体面地生活的,可谓寥若晨星;这些前“金枝玉叶”们往往遗世独立,隐姓埋名。在新的社会环境里,或哭之,或笑之,朱耷是个典型。

    一、人物生平

    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破云樵者、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工书,善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大气,别具一格。

朱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史书记载,他8岁能作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20岁时“遭变,弃家后避贤山中”;23岁削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31岁时“竖拂称宗师,从学者常百余人”;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癫;康熙十九年(1680)还俗。之后,住江西南昌,以诗文书画为乐,直至去世。朱耷擅长诗文、书画,清朝统治者想千方百计笼络他。而他却装哑作狂,他一生对明王朝忠心不二,始终以明朝遗民自居。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他在画作上署名时,常常把“八大”和“山人”连写,取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二、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成就卓著,书法、绘画、诗跋、篆刻无所不通。朱耷在形成自己风格的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敢于自辟蹊径。

 

    其绘画作品以象征手法抒写情怀,如画鱼、鸭、鸟等,常常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态。他以水墨大写意著称,擅长泼墨,笔法苍劲圆秀,墨趣清逸。不论其大幅或者小品,风格明朗俊秀。其章法不落俗套,在对立中追求统一。他的作品取法自然,笔墨简练,气势磅礴。八大山人作画提倡“省”,常常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活灵活现。300年来,凡大写意画派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响。清代张庚评价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

    他的花鸟画,远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画风和宋代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吕纪、陆治、陈淳的技法影响,尤其倾心青藤白阳的粗放画风。他将花鸟画进一步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通过象征的手法,对笔下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彰显简练的造型和独特的形象,主题鲜明。他常常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以此来表达自己愤世嫉俗的思想个性。其独特的花鸟画风格,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50岁以前的早期作品,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之类的题材。该时期画面较为精细工整。二是50岁至65岁为中期,该时期的画风发生了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三是65岁以后为晚期,该时期,他的艺术日趋成熟。笔势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与众不同。他所画的鸟个性倔强,有一种触之即飞的感觉;有些鸟却蜷足缩颈,一副既受欺但不屈服的神态。此时他在构图和笔墨上更加简略,可谓惜墨如金。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己的真实写照。

    他的山水画,远尚南朝宗炳,师法董源、米芾及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其作品多为水墨,常常用董其昌的笔法描绘山水,但又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的画面滋润明洁,他却不以明洁幽雅的格调示人,品读其作品,画面满目凄凉,于荒寂的境界中充满着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他孤愤的心境和刚毅的性格。八大山人的画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传其法者仅牛石慧和万个等人,但对后世的绘画影响是深远的。如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皆受其熏陶。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特点是以形取神;用笔豪放,惜墨如金;布局疏朗,意境空旷;他的真情实感借笔墨形式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八大山人的艺术修养丰厚,艺术上孜孜以求,诚如他自己所说:“读书至万卷,此心乃无惑;如行路万里,转见大手笔。”

 

《时惕乾称》草书横幅 江西省博物馆藏

    书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师法汉、魏、晋、唐以来的诸家法帖,擅长行、草书,宗法二王、颜真卿、董其昌等,喜欢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八大山人的书法成就很高,其书法和绘画一样,删繁就简,惜墨如金,以最为简单的形式表达最为丰富的内涵。但是长期以来他的书名被画名所掩,黄宾虹称其“书一画二”。近人研究八大书法,究其师承渊源则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至今无一定论。据王方宇考证,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之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后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气质,终于掺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八大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掺以行草,自然果断,省去藏头护尾之态,能够以一种简洁而高超的手法把笔画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等蕴含其中而不露痕迹,所谓藏巧于拙。八大山人在许多绘画作品上的款跋,相当精彩。有的绘画作品布局上如果发现有不足之处,他有时采用款书弥补。尤其是他的画作,常常加上自己随兴挥就的小诗,意境更显得充足了。最能代表八大山人各体书风全貌的,莫过于《个山小像》中的自题了。他用篆、隶、章草、行、真六体书写,可谓集书法之大成。他80岁写的《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平淡天成,不加修饰,静穆单纯,了无一丝人间烟尘气。高僧

行书李白《新莺百啭歌》诗一首

    书法大抵如是,近人得其精髓者唯弘一法师一人。八大山人亦善于篆刻,其印文往往别出心裁。他注重印章的艺术效果,印面简洁却能表达出完整的内涵。

    请欣赏两幅作品。

 

    1、行书五言联

    此联作于1702年前后。纵长161厘米,横30.8厘米, 钤印:遥属、八人山人、何 园。

    释文:

    图书自仙室,

    山斗望南都。

八大山人所书对联并不多见,这幅对联字少而大,又有一定的格式。字形笔画要求很高。不仅要注意到上下字的联结处,还要注意另—联相对字的结构和本字的关系。

    比如“图书”二字笔画多,相对而言,“山斗”二字的笔画少。“山斗”二字写的较小,并且把 “斗”字竖笔拖长。“斗”下边的“望”字与上面的字形大小相匹配。八大山人作书时,写到最后,往往心境更加开放,下面所留空地较多,于是“南部”二字得以放开手脚书写, “都”字竖画拖长,和上联取的相配的效果。这样处理,使得“都”字左下留有空间,落款自然章法巧妙。

 

    2、行草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山水轴(局部)

    此作书写于1698年左右,全篇纵80.5厘米,横28.3厘米。钤印: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此作书写的是孙逖之诗,其内容是描写李思训的一幅壁画,以己所想,揣摩画家之心境。

    八大山人曾多次书写此诗,字体不同。这幅作品结字删繁就简,有章草之意韵。字与字之间,字与行之间布置得当,气息上下贯通, 是八大代表作之一。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方人喜欢假借于物实现目标,比如乐器(钢琴)、医疗器械和餐具(刀叉)等,器物构造比较复杂;中国古代偏重于个人内在修养的提高,比如“格物致知”、腾云驾雾、针灸、餐具(筷子)、乐器(二胡)。其实书画亦是如此。无论从工具还是的画面,中国画大多以简约取胜,所谓“计白当黑”。书法当同此理。朱耷将其发挥到极致,他的书法毫无缭绕之势,以最少量的笔墨表现了最为丰富的内容。这位出身非凡,经历坎坷、天资高迈的八大山人,已经悟透了人生真谛,宇宙法则,那就是“大美至简”。

    朱耷或许怅然若失过,然而,历史留给他一支神笔。冥冥之中,这位搭错了时间班车的贵族,以最简约、恬静的线条,在17世纪晚期写出了最为深刻也最为美丽的历史记忆。

    孟云飞:文化学者、书法家

 

来源:中华人物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