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法家张京辉与六十万字小篆《春审》
生长于北京的70后女书法家张京辉,受其家教的熏陶和感染,从小就酷爱书法艺术,现已从事书法学习和书法实践达二十多年的时间,曾经练习和书写过各类书体,尤其擅长篆书和隶书。也曾经参加过各类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活动,获得过相关的奖项。
2014年4月份,张京辉的丈夫尚建国完成了一部六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春审》。作为《春审》第一读者的书法家张京辉,被这部六十万字的《春审》深深打动了,她决意从2016年5月20日开始,用小篆抄录她丈夫尚建国的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春审》。
在抄录《春审》之前,张京辉也曾经在心里思忖和谋划过,如果每天抄录200字左右的话,那么,她将得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春审》小篆书体的抄录工作。
一听说张京辉要用十年的时间来抄录《春审》,周围的一些朋友们都吓了一大跳,纷纷咋舌,嗟叹。
到了2016年的6月8目,张京辉已抄录《春审》三千多字以后,便在北京纪晓岚纪念馆举行了一个小篆抄录小说的交流会。
当时到会的书法家和作家等有近60人,大家纷纷在座谈会上做了积极的发言,既肯定了张京辉小篆作品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有效建议。大家建议,等到完成《春审》小篆书体的抄录工作之后,将可以冲击吉尼斯世界记录,还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此同时,如果届时各方面的条件成熟的话,还可以用张京辉抄录的这60万字的长篇小说《春审》,出版成线装书。这将不仅是一部能够用来阅读的小说,更是将会成为一种珍贵的文献。是一种文学与书法相结合、相辉映的典藏之珍品。
大家对张京辉的60万字的小篆创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给予了极大的希望和期待。
座谈会结束之后,许多媒体纷纷给予了及时的宣传报道,其大标题就是,“伉俪情深——书家张京辉小篆录作家尚建国60万字长篇小说《春审》”座谈会在北京纪晓岚纪念馆隆重举行。
一时之间,圈内的很多朋友们都在议论着这件文化盛事——夫妻二人珠联璧合,共创六十万字佳作,冲击吉尼斯世界记录和非遗——作家尚建国长篇小说写《春审》,书家张京辉挥毫小篆录《春审》。
这一佳话和美谈,遂不胫而走,传遍四方。
为了确保小篆《春审》出精品,出珍品,出名品,张京辉又于2016年8月16日去拜访了书法大家胡抗美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拜胡抗美先生为师,请胡抗美先生给予指点和斧正。
当日,胡抗美先生在细细阅看了张京辉所写的小篆《春审》之后,既肯定了张京辉的小篆在字形方面的优异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张京辉的小篆在线条方面所应努力的方向。胡抗美先生的观点是,写小篆一定要取法高古,靠近李斯,靠近秦小篆,至少也要靠近唐代的李阳冰,而不能过多地仿学和汲取清人的那种把字拉得过长、写得过方的小篆。唯有这样,才能写出小篆的古意,写出小篆的华彩和精髓。
此次拜访胡抗美先生,张京辉收获颇丰。
回去之后,张京辉又细细地琢磨了胡抗美先生的话语里所潜藏的微言大义,还有那些话语里所蕴含的书法美学原则与书法艺术情趣。
随后,张京辉又继续投入到小篆《春审》的写作之中,笔耕不缀。
2016年9月5日下午,张京辉正式拜师胡抗美先生,在北京纪晓岚纪念馆举行了一个拜师仪式。
在拜师的那天下午,在北京纪晓岚纪念馆里,张京辉又再一次拿出了她新近用小篆抄录的长篇小说《春审》片断,请胡抗美先生点评。胡抗美先生看后,十分欣慰地笑了,说不错,不错,有进步啊!
为了能写好60万字的小篆《春审》,张京辉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狠下苦功。除了拜师书法大家胡抗美,学习书艺之外,张京辉还向各路小篆专家们讨教,博采众长,虚心学习,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由于张京辉要抄录的是一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春审》,而小篆的字数又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张京辉在抄录 《春审》的时候,就必然会遇到许多瓶颈问题。为此,张京辉的解决之道是:
1,借鉴电脑篆书字库里的字(和那种自己比较熟悉,有把握的字进行一下对比,看看是否有误。)
2,自己不太熟悉,同时在对篆书字库中的字也拿不准的情况下,通过辞海寻找现代汉字或词语中的繁体字(今同用,但古不同)、异体字、通假字,之后再根据查找出的古汉字翻阅金石类大字典。
3,在金石类大字典中找不到的,再从说文解字或辞海中寻找同义字再查,之后根据查找后的字,再查阅金石类的大字典。
4,如果还是没有办法查找到,再根据字体的结构规律等,造字。
作为书法大家胡抗美女弟子的张京辉,已学习和钻研书法艺术二十多年了,除了楷、行、草之外,尤喜篆书和隶书,这是其擅长的主攻方向。眼下,女书法家张京辉正在用小篆抄录其丈夫尚建国的60万字的长篇小说《春审》,相信以张京辉刻苦钻研的精神,她一定能创造出自己的辉煌,就如同像是她自己的名字那样,在生她养她的这块北京的土地上,一定能闪烁出自己灿烂的光芒。
在此之前,《知音》、《长江丛刊》、《中华传奇》、《羊城晚报》、《中国文化报》等等报刊杂志和网站也都曾先后采访和报道过尚建国和张京辉伉俪的文学和艺术事迹。并且还曾经录制有相关的纪实片播出。
来源:中华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