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泉:水墨淋漓写山水
——记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会长陈明泉
特约记者:陈灿龙
看陈明泉的画,一股清新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你看他画的荷:荷叶含露凝珠,荷花粉面含春,让人似闻到一阵阵若有若无的荷花香;再看他笔下的山水:远山含黛,绿树苍翠,清流潺潺,有小鹿出入其间,亭台水榭,错落有致,读之有物我两忘之感。还有他画的猴子、小鸡、老鹰、瓜果蔬菜……无不充满生活情趣,让人心生欢喜。
陈明泉,山东蓬莱人氏,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书画研究会国画教授。陈教授原来学的是工艺美术专业,1983年即被评为工艺美术师职称,他是中国纺织行业梭子花边的创始人,其设计的作品曾获国家二轻部金质奖、山东省百花奖。名字入编《中国当代高级技术人才大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等大型辞书。
陈明泉自幼钟情山水,喜欢用笔将看到的美景记录下来。还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他的美术作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自此与艺术结下终生不解之缘。幼学古法,遵谢嚇六法,临名家之作。当熟练掌握基本创作技法后,很快便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画作颇受欢迎。上门或通过各种关系找他要画的人越来越多,让他应接不暇。于是就想,如何才能加快自己作画的速度呢?此后作画,慢慢的就不再墨守成规了。他从傅抱石先生用大笔创作中得到启发。仔细研究后发现,毛笔不止有四德,传统的尖、圆、齐、健,被他归纳为外四德,另有内四德是:收、放、聚、散。结合自己对内四德的体会。陈明泉画牡丹从没骨法慢慢发展成了现在所使用的点润法,毛笔的运用从小笔到大笔,从短锋到长锋,从中侧锋到散聚锋。技法上也由皴 、擦、点、染发展到碾、转、拖、拉和翻、滚、跌、趴。以一当十,水墨交加。打破了常规,所创作品变化无穷,外人根本看不出笔墨的起落,以及各种皴法的来龙去脉。
听陈教授介绍,他这也是从古法中求变求新,也是走历代大师们还没走完的路。纵观陈教授的作品,无题材限制,山水、花鸟、人物无不让人震撼。山水画画中有画,慎密中不失浑厚,娟秀中不失老辣。下笔审时度势,计白当黑、聚散有序、疏密相间、曲直回环,着色清秀中不失沉稳。意境悠远。看陈教授画牡丹,惊呼其所用之大笔,笔锋长度竟达到十一厘米,可能是画家当中用来画牡丹花最大的毛笔。所画之牡丹也与各地画家作品风格大异,从不使用白粉画出的白牡丹,清秀中不失丰满,与重色牡丹相配入画,浑然天成,水墨淋漓,在花鸟画中做为点缀入画的动物,更是让人惊奇,动物栩栩如生。有业内人开玩笑说,陈教授你是用工笔画画的吗,呵呵,写意画能画出工笔画的效果,真是神奇。其作品更是笔笔力透纸背,沉着老练,这可能也是点润法的妙处。陈教授所画人物,因幼时学过油画创作,吸收了古法、今法及西法的三重特点,所作人物个个传神。
陈明泉教授一生淡泊名利,平时深居简出,潜心钻研画艺,偶有公益活动,义拍义卖必欣然参与。2008年由蓬莱文联策划的汶川大地震义拍义卖活动中,他首次使用点润法,当场蘸了五次墨,就画就了一张三尺条幅山水画,让在场艺术家与企业家们赞不绝口。画作以是场活动中最高价格,被一企业家收藏。2012年《海峡导报》举行的一场义拍义卖活动中,陈教授所捐的二幅作品,所拍价格竟占整场活动成交金额的五分之一。作品所受欢迎程度从中可窥一斑。他的作品被一些企业家及政要所喜好并收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收到陈教授委托学生陈灿龙送上的国画《瑶池桃熟岁三千》,赞不绝口,视为珍品。
来源:中华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