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 历史人物   神话故事   百年老号   考古发现   传统文化  

愿做巫傩艺术的传承者

   

  巫傩教是中国最古老的本土宗教,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地是湖南的湘西一带,之后陆续地传入隆回、新化、武冈、洞口等县市,逐渐形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巫傩文化。如今,巫傩祭祀不仅是人们用来祈福避祸的活动,更因其集吹、打、跳、舞、唱于一体的形式,而成为了一种极富观赏性的民俗艺术。我,就是这样一个巫傩艺术的传承者。

  幼年结缘巫傩

  1978年,我刚13岁,就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了,并不得不用孱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

  “良田百亩,不如薄技一身”,为了生存,年仅14岁的我在父母的安排下,向当地一个有名的师公———刘后才师傅学艺。从此,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巫傩教弟子。

  刚开始学习时,师傅规定:每天天刚发亮就起床,然后必须马上练上十分钟以上的站桩、马步,而且不论寒暑,都要穿着单衣、单裤练得出了汗才能休息。早饭后,练鼓、背经文、练唱腔等,不得有任何松懈。下午三点后,操练翻跟斗、倒天竖、打飞车、划火棍等“武把式”,每天都如此重复着。

  师傅对我期望高,要求也非常严格,地上跟斗熟练了,就练凳上翻,凳上到家了,又要练桌子上的,桌子上熟练了,最后练空翻。空翻又叫悬空翻,双手不准撑地,这项功夫十有九个都练不好,一是要有相当好的体质;二是要不怕疼痛,舍得吃苦。练功场所一般选择河边的大沙坪,挖两个坑,中间堆上沙子,从这边坑往那边坑翻过去,再逐渐减少中间沙子的高度,我常常练得腰酸腿痛,有时连上厕所都蹲不下。就这样,我风雨无阻地练习两个多月,终于能连续做两个空翻了。

  巫傩教教门是一个杂货担,吹、打、写、唱、跳、舞、画,样样要会,我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起来嘹亮带沙,而且就算再难唱的唱赞,只要跟师傅唱上几遍,就能烂熟于心,所以总是能得到师傅的夸奖。

  最难忘的一次表演

  2010年5月24日,著名民俗学家冯骥才一行来到我所在的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等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晚上,特别邀请我和60多个巫师表演巫傩祭祀。

  夜幕降临,篝火晚会开始。60多位巫师穿戴整齐,口吹牛角,绕场三圈后,由我和另外一位巫师手执令旗,每人各带一半人马,脚踩九州八卦,演练八卦阵,按乾、坎、震、巽、离、坤、兑八卦,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又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两支人马一支从东门进、西门出,另一支从西门进、东门出,南门进、北门出,中门进、生门出。双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一阵响彻云霄的牛角声中,左右翻腾、来回穿梭。这种傩舞是古代军队中用来出征祭典,行兵布阵,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傩仪。

  片刻之后,只见令旗一挥,队列马上变化,人马一分为二,各站东西两边,傩歌演唱开始,首先,由我指挥发歌,双方同唱“天地君亲师”起首赞,接着,下马赞,疏文腔,娘娘歌,长工歌,庆贺赞,功曹赞,发兵歌,真是你歌未罢我登场,双方你来我往,此起彼落,声音抑扬顿挫,高亢激昂,使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最后,最精彩的时刻到来了,场中央摆着一只翻转的打禾戽桶,戽桶上摆一张方桌,方桌上放一把椅子,我带着徒弟分别在桌子和椅子上顶天竖、行倒路、架拱桥还做出蛤蟆吃水、云山跑马、狮子望楼、将军脱靴等高难度动作,最后,我在椅子上脚一蹬,一个空翻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表演结束时,冯骥才来到我们法师中间,紧紧握住我的双手,连声地说:“辛苦你们啦!巫师们的法事表演是世界第一流的!希望你们能让活着的遗产永远传承下去!”

  巫教是巫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客观地为学术界保留了该区域内古代人们生动形象的原始画面。近年来,我先后撰写了十余万字的民俗文章,因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好巫傩艺术的传承者。

 

来源:人民政协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