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正者无敌”——忆王缵绪将军八年抗战
川军名将王缵绪践行誓言:“民族独立的金字塔,用自已骨肉去砌成”
郑 纪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四川西充人。幼年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爱好收藏,喜好书法,善作绝律。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同志军”。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同窗。毕业后从事军政40年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1928年任四川盐运使兼四川盐运缉私局长;1930年创办重庆私立巴蜀学校;1932年任刘湘部北路总指挥、第三路总指挥,助刘湘统一四川,从此消除军阀内战,利于国计民生;1936年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1937年任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1938年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同年5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40年加任陆军上将军衔;1944年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任陪都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同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8年当选第一届国大代表,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副主任、重庆行辕副主任、西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1949年王缵绪拒蒋去台,同年12月14日率军起义。
1949年,中共中央任王缵绪为川西文物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文史馆馆长等诸多职务。
1937年卢沟桥事变,王缵绪将军率第44军(编入第二十三集团军)开赴抗日前线,由川鄂大道出发东下,向宜昌集中,增援平汉铁路沿线。因战事需要,44军从第二十三集团军中抽出,与67军合编为第二十九集团军,王缵绪任该集团军总司令。
1938年1月20日,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出川抗战因病去世,围绕着谁接任四川省主席一职的问题,在中央政府与四川军政之间、四川军政各派系之间展开了非常激烈而复杂的斗争。1月22日,国民政府任命张群为四川省主席,遭到四川军政的强烈反对。1月23日,留川部队以一六一师师长许绍宗领衔,6个师长、5个独立旅长联名电呈中央,要求“收回成命”,并在成渝两地组织示威游行,贴标语、散传单、发代电……双方相持不下,情形趋于紧张。蒋介石电召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王缵绪,以及邓锡侯、王陵基、潘文华、唐式遵等到汉口,与中央方面的何应钦、贺国光会谈,双方达成妥协:以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该集团军留川的一个军开赴鄂东北对日作战(另一个军已经开往鄂西北前线);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兼川康绥靖副主任,所部五十六军暂时留川(另一个军在皖南前线);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限日编成部队,即赴江西前线。
4月26日,行政院公布决议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次日,王缵绪致电蒋委员长电:顷见报载行政院议会决定,由职兼代川省主席,闻命之下,不胜惶悚。窃以职份属军人,应以抗战卫国为职志,日前在汉晋谒钧座,即竭诚请缨,回川后并积极整编所部,方期尅日开赴前线,效命疆场,何图恩命忽颁,令兼省政。以川政务之繁,与后防关系之重,自惟无材,何能胜任,况又抗战前方,岂能兼营并鹜,仰恳钧座,收回成命。否则庸总司令式遵亦在斯选,不如令主川政,职在前方必能多负责任,一转动问,而内外兼顾,必臻妥当云云。王缵绪恳请收回代主川政成命( 注:原文言文218字,载1938年4月28日《济川公报》三版)。5月3日,蒋复电称:“成都王主席治易兄,感电悉,情殷抗战,具见忠怀,至深嘉佩。惟此次决定川中军政人选,以此最为相宜。吾兄应即遵令就职,勿再谦辞。”
8月1日,国民政府任命王缵绪为正式的四川省政府主席兼任四川省肃清私存烟土督办公署督办。
1938年8月11日,时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致信王缵绪,信中写道:“治易仁兄足下:戎马倥偬,疏于问候,良用疚歉。此次驱敌寇于河滨,乘机拜谒诸长官,报告华北战绩,借此作书,聊申萦念之殷,并致意于川中父老兄弟。抗战军兴,吾川对国家民族,殊多贡献。省中健儿在南北各战场与全国友军携手并进,以头颅捍卫国土,以鲜血换取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为川人增加许多光辉。西望故土,殊令人兴奋鼓舞。……在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的任务中,今后四川将肩负更重大之责任。吾兄领袖群伦,深信必能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组织人民,动员物资,遵照抗战建国纲领与蒋委员长之历次指示,为抗战建国大业而奋斗到底。”
1938年,抗战局势最为紧张,我国部份省市已沦陷。此时,四川省确定是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时任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不负国民重任承担于此,他不遗余力治理各项工作。不仅要征兵供粮支援前线,还要接纳汹涌而至来自沦陷区的难民,更要确保后方政局稳定。这时四川民众担负加重,各种矛盾激化,群体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王主席体念民苦,对群体事件采取“理喻式和平方法”予以化解。例如:当年“新都实验县乡民,受地方哥老及土豪劣绅之鼓动,集合团丁围城反抗,附近各县团丁亦纷往参加。王主席取消了实验县名义,撤换县长,事件始获和平解决”。再有,同年“中江事件又起,乡民二千余人,包围县城。王主席追查事件起因,其结果是县政人员征兵征粮舞弊,引起民众公愤。他亲自宣慰处理,亦幸获解”。 王主席以“国难当头,号召与带动所有公务员洁身自好,力除浮华,为民表率,通令昭示”:要求各级公务人员“凡因新职以及因公来省者,对于长官或同僚,概不准应酬,不准借婚丧庆寿大摆宴席,收受礼物;对卸任人员,当地士绅民众发起送万民伞或送功德碑等类事件,应设法制止,决不迁就” (注:通令原文载1938年6月17日成都《新新新闻》十版)。
王缵绪自担任省主席起,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一、裁撤骈冗机关,节省公帑;二、整理财政,彻底清查过去账目,严惩贪污;三、减征田赋,决定二十七年度(1938年)减为一年二征,二十八年度(1939年)减为一年一征;四、地方附加亦将严为规定,俾得减轻人民负担。(一是改一年四征为两征,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肉税附加,用于补充教育经费;三是查核减免乡村的壮丁费、草鞋费、军服费等;四是查办贪污积案,裁减贪污官吏。)他亲自制定《县长守则》、《兵役科干部守则》、《常备队干部守则》;对县长提出六条要求,一、巡查认真,督促彻底宣传;二、随时到常备队点名,严查空旷,慰问疾苦;三、随时慰问贫苦壮丁家属;四、依期欢迎欢送出征壮丁;五、彻底实行壮丁优待;六、严厉查办舞弊人员。他的禁烟宗旨:肃清私土,绝毒禁种。
1938年9月,参政员张澜为征调壮丁问题致函省府,请求改善办法。王缵绪复函张澜:“……征调壮丁为目前第一要政,而办理不善,亦为丛弊之尤,前线后方,胥受影响,审思竟夕,焦灼莫名。承示五项,洵为扼要之图,一四两项当嘱主管厅遵办,二项亦当悬为厉禁,随时调查严究,三项迭经通电饬知,五项亦由军管区司令部与民厅议有切实办法,不日见诸实施。先生体国恤民,盖虑所及,罔不切合实际。绪虽不敏,尤当敬谨遵行,期无陨越,尚乞释念为叩……。王缵绪”(注:原文载1939年9月24日《新蜀报》四版)10月,王缵绪聘请社会人士分四路到全省各县指导监督兵役办理情况,“胡文澜负责东路,张表方(澜)负责北路,邵明叔负责南路,周奉池负责西路,以改善兵役”。当时,王主席着力清理川省历史旧账。他在省财政整理委员会议上说:“……个人认为刘航琛任内支付各款,凡有甫公(刘湘)亲笔条令,数目吻合者,全川民众均应感于甫公为民为国之苦心,将其承认;若既无亲笔条令,及无其他可靠证据,即应彻底清查,究明真相,以便依法追赔。……此举全在铲除川省历年来财政上种种积弊,使之趋入正轨,以表现公开财政,昭示大信之精神,决不至如过去之敷衍了事。”
王主席大力整顿吏治并通令全省:“各县区长、联保主任,均系秉承政府推行政令,直接领导人民之公务员,尤宜奉公守法,为民除弊兴利。乃近查各县区长、联保主任,自恃地位,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杀予夺,为所欲为,以致怨声载道,若不制止,其何以正法纪而树风声。今特令各专员县长,转饬各区长、联保主任,务须奉公守法,对违法者并应切实检举,从严惩办。” 王主席还亲自到各县视察,除考察吏治、兵役、保甲、禁烟及地方建设外,对民间疾苦亦极关怀,走访入伍士兵家属,支助慰劳金。
王主席任职前,四川处于极度无序的状态,在他的各项川政推行之下,全省川政已上轨道,治理完善有序;在保证了前线的物资供应上,全面与推进了抗建工作。当年媒体报道:“王主席在短短一年零五个月时间里,因减征减少1,400多万粮款收入,另外还偿还了一亿多的债款;库存增加余额1,000多万现款。这组数字最能体现他的政绩。”(注:以上内容及王缵绪所推行的新政及制度以及和他任期内执笔所有公文及针对各行业旨意和会议讲话并演讲内容等大量信息可查阅当时的《四川省政府公报》、《民国川事纪要》及当时各类报刊获取)
王主席在推行新政处理积案中撤了大批的贪官,严重触犯川系实力派的既得利益;原川系实力本以为王缵绪当了省主席,还指望能得到好处,曾合伙到省政府拜见,哪知王主席严肃地告诉他们:“现在拍捧不行了,不要来这套。当军人就该上前线,在后方干什么?保安团长我已撤了五个去打日本。你们不去打日本还向我要功,我呈报委员长撤你们职!”于是三个师长怂恿七个师长联名呈蒋“反王主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