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四川省主席王缵绪是巴蜀学校创始人
1950年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接办由王缵绪创办的重庆巴蜀学校幼稚园;改为西南干部子弟学校(分中小幼三个部),由刘西林任校长。
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各部独立,幼儿园更名为重庆市巴蜀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是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有着优良传统的寄宿制和全日制并存的省级示范园、市一级园;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设备精良,被誉为花园式的“儿童乐园”;现有十个班,400余名幼儿。巴蜀小学、中学和高中依然在重庆渝中区张家花园,位居美丽的嘉陵江南畔持续发展到,占地30余亩;目前巴蜀小学已成为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定点联系校和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巴蜀中学已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国家考试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全校现有119个教学班,学生7000余名,是全国中学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 巴蜀高中连年获得市教委颁发的高中工作优秀奖、特别优秀奖。由市教委统计,巴蜀中学升入专科、本科、重点各段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每年都有20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包揽重庆市文理科双状元。巴蜀学校从建立至今培养出众多人才,有的已成为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遍布在海内外,它象征着中国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
2003年重庆巴蜀学校举办六十周年校庆,邀请原创建人兼董事长的孙辈和首任校长周勖成的女儿参加庆典。在庆典大会上傅唯泉校长对王缵绪先生兴学义举的肯定。巴蜀中学还制作了邮资明信片一套(王缵绪俏像)交邮局发行。西充中学也邀请了王缵绪创始人的后代到校参观,举行了欢迎会。校长冯福志在欢迎会上致辞说:“我十分荣幸地以现任西充中学校长的身份,代表全校二千五百多名师生在此欢迎你们。你们是西充中学的前身原私立巴蜀中学校董事会董事长王缵绪先生的后代,见到你们,我们倍感亲切。原私立巴蜀中学1939年从重庆迁回王董事长的故乡西充,不仅给西充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教学设备,而且带来了当时中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使西充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而且迁校时,一批享盛誉的教师来到西充,加之当地一批著名教师加盟;汇聚名师的巴蜀中学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的莘莘学子前来求学,创造了西充教育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这一辉煌,你们的祖父--巴蜀中学的创始人王缵绪先生功不可没,至今在西充人民心目中留存着深刻印象。现在,私立巴蜀中学的名字已成了历史,然而巴蜀中学的办学传统和精神却融入了西充中学,成为西充中学续写辉煌的重要力量”。
2012年12月15日,重庆巴蜀中学在四川西充县王缵绪故居举行隆重的“巴蜀中学祭祖暨八十周年校庆启动仪式”。叶圣陶先生撰写的“巴蜀学校校歌”环绕故居山林,八万响鸣炮引来八方乡民围聚观看,隆重而热烈!主持人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著名爱国将领、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巴蜀学校的创办人王缵绪先生的故居,纪念他对于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缅怀他福荫学子的身先言行,学习他以报国为己任、教育兴乡、教育兴国的伟大情怀。明年是巴蜀学校建校80周年大庆,我们这些巴蜀的后人来到这里,在先贤故居前开启校庆序幕,别有意义。
重庆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祭王缵绪先生文”,全文如下:
校董缵绪,生于蜀中。西充为其故地,观音名以旧乡。幼时勤奋好学,多才多艺,能书善律,冠绝乡里,考取秀才,初显峥嵘。威武缵绪,志立于国,投笔从戎,勇冠三军,身处乱世仍能激流勇进,蹑足行伍却可随遇而安。戎马一生,建功卓著。
辛亥革命,奋勇杀敌,功任营长,继升团长。世道无常,共和大旗陨落,军阀割据纷争。内战漩涡,苦闷彷徨。先生审时度势,脱军阀混战之泥淖,投国民革命之先河。文韬武略,深得国民政府器重;官运亨通,终为治蜀一方大员。抗战期间,信念坚定,大义凛然,声讨精卫。枣宜会战,迎击日寇,亲冒矢石,身先士卒,督战负伤,无尚荣光。旋磨打圈,拖住日寇,碎其阴谋,轰动全国。常德之战,截击日军,艰难鏖战,且有斩获。率军奋不顾身,功封陆军上将。
秀才缵绪,心怀教育。一九三三,斥资百万金,自任校董创巴蜀,可谓因缘际会;亲聘教育专家,主持巴蜀教育,实乃造福后人。桃李芬芳,功在千秋。其校初为小学,继办初中,续办高中幼稚园,以教以养开风气之先,学生负笈来校者踵相接。办学伦敦参展,国府主席亲颁“成绩斐然”。全国解放,更名军政子弟学校,后改重庆四十一中,继之恢复巴蜀校名,历七十九载风雨,数万大江南北之学子,歆享巴蜀教育之恩泽,终擎现代教育之旗帜。
昨日之巴蜀,镌刻先生之伟绩;今日之巴蜀,书写杏坛之丰功。公正诚朴,秉承先贤之教诲;以人为本,开创后学之坦途。手脑并用,彰显生活教育之理念;挖掘潜能,紧贴素质教育之精神;三本理念,把握现代教育之灵性;制度立校,切中学校管理之脉根。以善为根,养善于心;以雅为骨,修雅于情;以志为魂,志立于行。引领教师终身学习,树立教育事业雄心;以全球化之眼光,育善雅志之英才。
历史变迁,巴蜀无愧先贤厚望,成为中华基础教育之领航者;时代发展,巴蜀定当仰望星空,成为明日教育之逐梦人。巴蜀八十华诞在即,教育事业再登征程!
藉此,缅怀缵绪先生开创之功,颂扬教育先辈经营之能,缵--绪--先--生--千--古!
巴蜀学校的过去和今天同样是为国家培育了众多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王缵绪作为巴蜀学校的创始人,他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无误论是从前如此,现在也如此、将来迹如此。
不堪往事重回首,80年来作逆流,今天我作为巴蜀学校创始人的后代,从新梳理了巴蜀学校80年所经历的风雨沧桑,是表示对先辈的敬仰与怀念,虽然他与世长辞,但我们不该忘记创业人的艰辛,更不可否定创办人的功绩。巴蜀学校的辉煌是与他竭力推行教育相伴而生,由他而建的这座丰碑,将永远屹立在故土的嘉陵江畔的巴蜀学校。
口诉人:王缵绪长孙王复加
编辑:郑纪
来源:中华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