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这身警服,就是一份担当”
“水火无情,折射英雄肝胆,危难时刻,见证品质非凡。为他人的生命而赴汤蹈火,为群众的安全而舍身救险。取舍仅在一念之间,把至善的光辉洒满人间。见义勇为好人们,向你们致敬!”这是7月26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的“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上,组委会给因纵身跳入6米多深的水中,齐心协力将落水女孩成功救出,而入选2012年度“中国好人榜”的河南省卫辉市交警大队陈中华、李全元、孙玉龙的颁奖词。
虽然交警的身份容易让他们与普通百姓产生距离,但如果你试着走近他们,会发现,在他们身上,同样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穿上这身警服,就是一份担当”
河南省卫辉市自古就有“南通十省”之称,多条国道、省道、穿境而过,而交通的发达也会导致车祸事故的频发。李全元所在的交通事故处理科,就是一个无论遇到雨雪雾天,还是酷暑寒冬,都需要马不停蹄赶去现场的科室。李全元告诉笔者,事故科有主班、副班之分。主班要24小时在岗,吃住在队上,随时出警。副班稍微轻松一点,但也需要随时待命。“即使不当班,作为队长,我也要做到‘招之即来’。”李全元说。
为了了解交警的工作状态,笔者跟随李全元和他们的队友们出了一次警。那天天气炎热,路面温度甚至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在救伤员、勘验现场的过程中,交警们个个汗流浃背,警服湿透。而李全元却告诉笔者,夏天还好,最难受的其实是冬季。去年一个冬夜,雪花狂舞,道路结冰,那一夜卫辉境内一连发生了30多起交通事故。李全元和队友们兵分几路,彻夜辗转在各个事故点。“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出来,赶到寒风刺骨公路上,雪粒打在脸上那叫一个疼。但警情就是命令,电话铃就是集合号。队友们没有人推诿退缩,也没有一个人说苦。”李全元说:“过后想想,心里也发憷:在那个像溜冰场的路面上,车辆随时都会发生甩尾、侧翻、碰撞。不是穿着这身警服,谁会去冒这个险?可咱干得就是帮群众排忧解难的活,咱不上谁上?如果没有一份担当,又咋能说人民警察为人民?!”
救死扶伤,和死神抢时间
别看李全元虎背熊腰,处理现场事故果断、利落,可当初刚从事这项工作时,他也曾有过退缩的想法。
那是一个重大伤亡交通事故,由于现场惨不忍睹,让跟着老队友处理现场的他吐得翻肠倒胃。好几天吃不下饭,晚上一闭眼就会出现血腥的现场……“干这一行,每天与伤员、血迹打交道,除了辛苦奉献,还要练就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素质。好在咱在老队友的带领下,咬着牙挺过了胆量关。”李全元说。
去年春季,一辆大货车因车速过快,转弯时侧翻,驾驶室里的三名乘员被甩出车厢后,瞬间又被车上的几十方沙子掩埋。当他们赶到时,只能见到几只从沙堆里伸出的手——“那一刻我们急红了眼,‘时间就是生命’,用双手发疯一般拼命地扒,等救出人来,才发现自己的双手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真是疼得钻心啊。”
不知多少次,为了将挤压在车内的受伤人员解救出来,他们浑身沾满了鲜血,被车玻璃划伤也全然不知。120急救车赶到时,往往把他们也当成伤员……
“群众满意,是咱干好工作的动力”
卫辉市交警大队是一个英雄群体。李全元指着大队荣誉室里挂满墙壁的锦旗说:“群众满意,是最高的褒奖,也是咱干好工作的动力。”
笔者了解到,一般轻微交通事故,双方可以协商“私了”,目的是及时化解矛盾,疏通交通。然而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互不退让,长时间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这时候就需要李全元他们出面调解,耐心细致地来回给双方做工作。在做这些工作时,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有时群众有误解,粗嗓大气地冲咱吼,但咱们依然笑脸相迎,耐心做工作,力求‘一碗水端平’。反正咱是处于公心,向理不向人。”李全元向笔者解释。
在一次给肇事车主做笔录时,李全元担心对方会开溜,便陪着他上厕所。谁知对方非要他去拿手纸,再给送回来……遇到这种情况咋办?李全元说:“忍!在未确认当事人是否犯罪之前,就要当群众对待。而咱们就是为人民办事服务的。一想到这些,再苦再累甚至受点委屈心也甘!”
来源:人民政协网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