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警界 警察故事   公安英模   警事出击   警方提示  

高墙内的最美警花——陈黎华

   

人民网福州8月2日电(记者 陈晶晶 李章亮 实习记者 谢雯)

作为女性,她用娇小身躯担起责任。

“她完全就是一个女儿身男人命,非常的坚强、非常的硬。”同事于闽霞评价陈黎华。

作为警察,她是国家法律的捍卫者。

“她是我们犯人心目中的好警官,最美的警官。”一位犯人说。

作为癌症患者,她用不屈的精神绽放光彩。

“至少能给女儿留下一个印象,妈妈面对困难时,没有投降、没有逃跑、没有放弃。”陈黎华谈到自己病情时说。

尽忠 不弃任何服刑人员

和往常一样,陈黎华来到伙房,开始一天的工作。她精心制订菜谱,检验蔬菜是否合格,细心指导犯人正确使用切菜机。等饭菜做好后,她与犯人一起把饭菜送到各个楼层。陈黎华说,这些工作可以让自己走进犯人当中,对她们的管教有很大作用。

陈晓(化名)因职务侵占罪入狱,入狱前丈夫与她离了婚,家里剩下2个孩子没人管。因为侵占数额较大,她被判了12年。

陈黎华:她的孩子比较小,怕家里老人管不好。而自己又有十二年的刑期,无论怎么减刑,也还要八、九年。她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孩子的学业荒废,二是担心七八十岁的父母能否撑到她刑满出狱。

因为判刑时间较长,陈晓思想顾虑多、压力大,刚开始时有些自暴自弃,在改造上有抵触的情绪。如何帮助她,使她能够积极接受改造?陈黎华开始给她算了笔帐。

陈黎华:她一共12年,2年减一次刑,一般可以减一年零九个月。但如果罚金没交的话,只能减一年零七个月。给她算下来,她可以减三次刑,三次意味着能够减将近五年,再加上看所守度过的一年多时间,她在监狱里可能只有五六年的时间。反过来,如果她不认真改造、混日子,那十二年都得在那里。

看到陈黎华这么细心为自己打算,陈晓心里很暖和,没想到在这里还有人会替自己着想。

陈黎华:对罪犯来说,她们有两个希望。一个是假释,一个是减刑。但是按照法律规定,涉及经济犯罪的,要追缴犯人赃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的90%赃款,才能申请假释。这个犯人涉案金额达380万,而侵占的这些钱全被她用于赌博,她自己没有能力承担,显然不适合做假释。

假释行不通,那只能通过改造减刑。但在查看她材料过程中,陈黎华发现她不符合减刑条件,这下陈晓着急了。

服刑人员 陈晓:因为我们有规定,当月申报减刑的话,账上的余额是不能超过一千块的,可是我账上还有三千多块。

根据规定,法院在审核陈晓减刑时要看她的财务情况,一是看她账上的余额,二是看她每个月的消费情况,也就是说陈晓每个月只能消费200元,账户余额不能超过100元。陈晓账上的余额当时是由看守所转过来的,超过2000多元。

陈黎华:每个月要控制在300元内,账户余额不能超过100元,这样她的减刑就只能一直往后退,一年两年都不定。这对犯人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对她的积极性打击也非常大。

后来,陈黎华向上反映了这个情况,监狱以中队的名义与法院沟通,为了能让申请顺利,陈黎华以陈晓家里小孩的名义打了份报告,说明她愿意把钱拿出来交罚金,最后陈晓顺利减刑。

服刑人员 陈晓:这对我来说是特别感激。因为我每个月只开几十元的日用品,要用掉2500元,需要用两年时间才能上报减刑,真的无法形容我那个时候的感谢之情。

尽责 用心管教罪犯

王华(化名)因为贪污受贿罪入狱,在关押期间,她的家庭对其有较大的帮教,但效果不大,因为她最疼爱的孩子自她入狱后从没看过她,也没给她写过信。

陈黎华:初中的男孩子很爱面子,一下子觉得打击很大。同学嘲笑她母亲坐牢,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开始自暴自弃,上网吧、逃课等。

服刑人员 王华:刚刚进来的时候,他(孩子)不理解我,没有给我写信,也没有来看我,这让我在这里改造很不安心。

因为孩子的不理解,王华开始自我堕落,一到晚上就开始哭,陈黎华用什么办法都不管用。后来,陈黎华就想到从他儿子入手做工作。

陈黎华:我骑着摩托车去找他儿子,与他沟通。

但孩子并不领情,不接电话、不见面。经过陈黎华的多次努力,这个小孩终于肯见陈黎华一次。

陈黎华:先举一个案例,并反问,为什么他妈妈今天会变成这样,错在哪里。我还把刑事诉讼法的书拿出来给他看,问他知不知道妈妈触犯的是哪条法律,找出能让他儿子接受的理由。

经过陈黎华诚恳的与他交谈,这个小男孩终于道出自己的苦衷,他说,很多人笑他,说他妈妈是罪犯。

陈黎华:我就跟他说其实真正的,你想回击嘲笑你懦落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比他们强,要拿出你的成绩,让他们心服口服,让他们觉得你在母亲遭遇这种困难的时候,反而取得比以前更好的成绩。

后来,这个孩子第一次给他母亲写信,在信中他写到:“妈妈,你要听阿姨的话,好好改造,早日回到我的身边来。儿子一定会很听话,不再逃学,一定会认真学习,我们比赛看谁的成绩好。”

陈黎华:她看到信,哭得稀里哗啦,这是她入狱这么多年,儿子第一次来信。

服刑人员 王华:后来我儿子慢慢理解我,就给我写信、来看我。他有什么情绪或者思想,也会写信跟我沟通,最后也考上了大学。我很感谢陈警官,挽救了我的家,也挽救了我的儿子。

这样的事情在陈黎华从事监狱工作中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但对这些犯人来说,陈黎华是在挽救一个家庭、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她13年的监狱事业中,她总结出“感恩教育法”、“母爱教育法”、“宣泄教育法”等20多种方法,成功教育和感化了300多名女犯和50多名顽固危险犯,办理的600多件减刑假释案件,无一差错、无一申诉、无一上访。

尽孝 与病魔顽强抗争

作为女性来说,她的身份不仅是名警察,也是一个母亲。陈黎华的丈夫是名军人,公公是名国际货轮船长,半年只回家一次,家里就剩婆婆和孩子,婆婆又身患疾病,长期需要住院,需要人照顾,孩子才5岁,她便每天奔波于单位、医院和幼儿园之间。不幸的是,2009年7月,她被确诊为胃癌。

陈黎华:刚开始和很多癌症患者一样都很恐惧、很绝望,就觉得染上这种病都是死,是对孩子的责任感让我挺过来的。

出于母爱,陈黎华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她觉得女儿现在还这么小,而且这个家还需要自己撑起来。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先后做过5次化疗,胃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二。

陈黎华同事 陈秀:在我们面前始终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的工作状态,从来不会说把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到工作上。

陈黎华同事 于闽霞:在这种情况下,她没有少值一个班,少上一天班,没有叫过一声苦,我觉得她太坚强、太不容易、太了不起了。

在今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她作为福建省司法系统的唯一代表,成为该活动孝老爱亲模范的候选人。

福建省女子监狱政委 沈世延:陈黎华是我们女子监狱几百名女民警的先进代表,她身上有几点值得大家学习:一是尽忠诚,对监狱事业忠诚。13年来,她长期坚持在一线岗位上,为使服刑人员改恶从善,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她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职责。二是尽职尽责。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就像老师和医生的工作,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有攻坚克难的理念,这些她都做到了。三是孝道。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我觉得陈黎华同志忠孝都做到了。在家庭有困难的情况下,她把这些困难当做是自己的人生历练,积极向上,攻坚克难,值得我们去学习。

 

来源:人民网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