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警界 警察故事   公安英模   警事出击   警方提示  

雪域高原“菩萨兵”

   

  5月中旬,武警西藏总队山南支队扎囊县中队原指导员李劲松被武警部队追授“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消息传开,很多藏族群众点亮酥油灯,双手合十,双膝跪地,以藏族最高礼节凭吊长眠于雪域高原的救命恩人和革命烈士。

  1998年秋,在洪水冲溃山南地区扎囊河河堤、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时刻,武警扎囊县中队指导员李劲松率领官兵第一时间赶到抗洪现场。他第一个跳入激流,与官兵一道搭人墙、堵决口、固长堤。下游480名藏族同胞和1300多亩青稞免遭灭顶之灾,但李劲松却被恶浪卷来的一个汽车大梁压入水底,壮烈牺牲。西藏人民广为传颂这位“藏族人民的汉族儿子”,把李劲松战斗过的大堤称为藏族群众的“救命堤”、英魂永驻的“劲松堤”。

  在武警西藏总队的史志抗洪救灾篇中清楚地记载着:30年来,洪水袭击时由于武警官兵搭救幸免于难的藏族同胞就有数千人。驻守在雪域高原的武警官兵,模范践行雷锋精神,心系各族人民,赢得了“菩萨兵”的美誉。

  “五一”前夕,那曲地区班戈县普保村村民的温室大棚里各种蔬菜瓜果郁郁葱葱。村民依靠科学种植,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2765元,达到1万元以上的就有10多户。

  而在几年前,不会科技种植是制约普保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武警西藏总队班戈县中队党支部决定发挥优势,在该村推广科技种植技术。

  牧民扎西看到了科技种植的前景。在官兵的指导下,他家建起4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从种子拱破土的那一天起,武警中队的种植技术员每天至少3次到扎西家的温棚里指导。几个月后,扎西家的大棚,除去全部投资还净赚1万多元。看到扎西家富了,普保村全村家家跟着建起了大棚,户户过上了好日子。

  昌都地区八宿县林卡乡则巴村村民居住在怒江峡谷的崖壁上,上山坡度达70多度,垂直高度达1007米,马是村民上下山的唯一交通工具。今年5月底,武警昌都地区支队十八中队的4名官兵牵着骡、马,带着为村民准备的西瓜、西红柿、辣椒秧苗,以及化肥、除草药、镰刀、机油等农用品,又一次来到他们帮扶的扶贫村——这已是他们第173次上山为居住在那里的12户村民传授种养殖技术。官兵为村民送科技、送爱心,帮他们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

  在帮助藏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武警官兵还关心着特困群众家的失学、辍学儿童和特困学生。

  今年3月5日,由总队援建的江孜县年堆乡武警希望小学的师生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武警官兵为他们送来了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品。

  2002年,武警西藏总队官兵捐资近200万元援建年堆乡武警希望小学。学校建成后,总队领导每年都要来学校走访慰问,解决办学中遇到的难题。年堆乡武警希望小学校长巴次说:“武警希望小学建成以来,年堆乡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8.8%,共培养1354名合格学生,其中往高一级学校输送了1204名学生,学校现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地区办学一流、成绩一流的示范性重点小学之一。”

  近10年来,武警西藏总队官兵累计捐款500多万元,在全区建起15所设备齐全的“希望小学”,在江孜县和安多县成立两个“春蕾女童班”,使几千名失学儿童重新背起书包。

  如今,在雪域高原,“有事找武警”已成各族群众的共识。孩子走丢了,武警官兵全力寻找;老人在马路边有困难时,武警官兵伸出双手;有人喝醉了,武警官兵送他回家……为了把便民服务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武警官兵在便民服务点添置了打气筒、钳子、螺丝、感冒药、椅子、饮水机等,这些设施让人多了几分亲切感,拉近了武警官兵与老百姓的距离。“便民服务点就像邻居一样亲切可爱。”一位在林芝生活了20年的生意人说。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