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名师精英   教育资讯   学校大全   学生时代   留学就业  

天津美术学院——校名书法赏析

   

文/孟云飞

 

 

    一、校史沿革

    如果说八大美院中最富有革命传统的,那非天津美术学院莫属了。天津美术学院的前身为1906年6月创办的北洋女师范学堂。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中,涌现出邓颖超、许广平等一大批先进分子,成立了“觉悟社”,领导了当时天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新中国成立后,学院几次易名,经历了河北师范学院、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等时期,最终在1980年2月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

    二、校名赏析

    天津美术学院校名采用的是郭沫若的书法。郭沫若因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得书作具有极高的品位。郭沫若的书风是碑帖结合,雄劲有力,大气磅礴。

    从“天”字上看用笔厚重大气,一撇比我们习惯写法要粗壮得多,而且整个字不做过多的伸展,“津”字一竖却写得极其舒展,与前面的整个天字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一收一放,尽得风流。“美”字是典型的草书写法,极其灵动。“术”又回到行楷书的写法,这样草书行书相夹杂的写法显得作品很灵活,富有变化之美。

   郭沫若留下的题字很多,并且多数是在重要的场合、单位。比如甘肃敦煌的“莫高窟”三字,北京故宫后门的“故宫博物院”五字,还有金融行业的“中国银行”四字,以及文化出版界的“中国书店”四字等等,似乎每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都有郭沫若书法的影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不是一种跟风行为?答案是否定的。郭沫若一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且担任重要职务,或许,这是他题字较多的原因之一,然而绝不是主要原因。众所周知,郭沫若是个全才,对文学、诗歌、喜剧无所不晓,历史、考古无所不精。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书法境界。“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职务终将要退,人物也终将老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题字,依然是过目难忘,这不得不说是书法本身给人的震撼了。很显然,这样一位时代文化巨人,在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地方题字,脉搏一定是畅通的,书法肯定是鲜活的。

 

附件: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6]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来源:华夏人物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