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名师精英   教育资讯   学校大全   学生时代   留学就业  

需要心理学干预

   

  最近,中学生欺负同性同伴的现象时有发生,女生之间的身体攻击行为也屡见不鲜。随着网络的发展,校园欺凌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如拍摄殴打对方的照片、视频并上传等。此类暴力行为会给受欺凌者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研究同伴间的欺凌行为,欺凌者与受欺凌者各有其特点。前者一般身材强壮,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但是缺少同情心和移情能力;后者则身材弱小,个性软弱,不被同伴接纳,且遭到排挤。学生的个性特质、行为习惯等都与其家庭有着密切联系,家庭中缺乏父母的温暖和理解、父母管教过于严厉或是疏于管教,都会导致孩子欺凌行为的增加。

  一般来说,男生倾向于身体攻击,女生则更多发生言语攻击。但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女生之间的身体攻击行为增多。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会向儿童传递关于性别角色的信息,儿童接受这些信息,并逐渐形成对不同性别特征的认知。以往的社会文化环境通常向儿童传递的信息是,女生是亲和、委婉、具有合作性的,男生是有力量、直接、具有竞争性的。但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倾向于传递这样的信息,双性化的性格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这就使得身体攻击不再是男生特有的行为。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欺凌行为逐渐扩展到网上,使得其影响范围更广、后果更严重,学生中存在的网络欺凌现象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首先,网络欺凌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且经常发生在校园环境以外,家长和老师难以察觉,这种情境下的欺凌行为容易被家庭、学校、社会所忽略,使得预防学生的网络欺凌变得更加困难。其次,网络欺凌通常通过网友的大量传播实现,使用网络的人都能看到相关内容,这会给受欺凌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建议可以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四方面对欺凌问题进行干预。在个体层面,可以通过开展团体活动或专业的社交技能训练,提高受欺凌者的社交技能,改善其与同伴关系;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提高欺凌者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在家庭和学校层面,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给老师、家长传授有关欺凌现象的背景知识,如原因、表现、后果及处理方案等。在社会层面上,加强大众媒体的宣传力度和管理制度,严格限制在网络中传播暴力欺凌视频,避免二次传播。相信通过这四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欺凌行为终将得到有效的抑制。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来源:人民政协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