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 环保人物   环保资讯   环保科技   人与自然   能源信息  

污染治了 农民富了

   

  行行桑树如士兵林立,座座鸭棚、蚕舍点缀其中,风一吹,绿油油的桑叶飒飒有声,与鸭棚中小鸭嘎嘎相映成趣。日前,笔者走进山东省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大马村的生态农场,感受到了别样的田园风情。

  养殖户徐保民正在鸭棚里忙碌着。“10天前刚出栏2万只鸭子,每只净赚3.9元,行情不错!”徐保民边整理饮水器边说,话语里带着兴奋。鸭棚旁边的蚕舍里,白白胖胖的春蚕采食桑叶的沙沙声甚是动听。再有五六天蚕就要爬上蚕蔟,吐丝作茧了。

  养殖污染,环境不能承受之重

  高唐县是畜牧养殖大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全县2000多农户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达公司从事肉鸭、种鸭养殖,种鸭存栏100万只,肉鸭日宰杀量达22万只。全县肉鸭存栏量2684万只,年出栏量达1.28亿只。

  养殖业在给农户带来丰厚效益的同时,也让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传统的鸭棚里,鸭子撒在地上,粪便排泄在棚里。40天出栏后,养殖户把鸭粪刮掉,有的经过晾晒作肥料,有的就暂时堆积在棚边路边,对空气、水源、土壤都有危害。高唐县畜牧水产局一位技术人员介绍,“临沂市沂南县曾因为污染问题难以解决,忍痛砍掉了一半的鸭棚。”以养殖规模的大幅缩减控制污染,显然不是治本之策。找不到解决良方,畜牧业的发展将面临严重考验。

  如何既能治污染,又能保证养殖规模、经济效益?经过反复论证、实验,生态农场雏形初现:每50亩为一个单元,建鸭棚3—4栋共存栏2万只,种植桑树35亩,建蚕舍4栋,利用桑树吸污能力强、耐水湿的特点吸收排泄物,实现污染零排放。

  “现在的鸭棚比过去高级多了,人在里面干活舒坦,鸭子也不容易得病。”在鸭棚里,健谈的徐保民给我们介绍起了新棚的好处。鸭棚中间一条砖路,两侧都是架起的塑料网,网下地面成坡状,铺着光滑瓷砖。“你看,棚边沿是一条水泥沟,隔一段一个出口,朝外连着发酵池,用水一冲,鸭粪都沿沟流到池子里,发酵腐熟后就能抽到桑园灌溉了。”鸭子“上架”,粪便随时冲洗,鸭桑蚕相配套,每个改变,都是为了可持续治污。

  “钱景”好,农民控污更积极

  养鸭—种桑—养蚕,生态农场独特的产业链条带来良好生态效益,但前期投入大,每个单元的鸭棚建设就需要50多万元,加上养殖设备、种桑树、建蚕舍等,投入过百万元,一般农户难以独力承担。为此,荣达公司先期垫资建设,养殖户交上鸭苗押金就可“提包入住”,在出售每批鸭子时按比例扣除,分期返还。大马村的农场总占地800多亩,分成16个单元,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有4个,每个单元由一户养殖户承包。

  “鸭子养殖周期40天,蚕25天,都是见钱快的项目。”徐保民介绍,他去年秋天养了15张蚕种,收了670多公斤蚕茧,公司按照每公斤43元的价格全部回收。“每批鸭子出栏时,公司扣除利润的60%作为还款,按平均行情一只鸭子挣2.6元,2万只就是5.2万元,扣完后我还能拿2万元。等扣完公司的垫资,鸭棚就是我自己的了,行情好的话,鸭子和蚕加一块,年收入绝对超过40万元。”徐保民对农场的“钱景”信心满满。

  生态农场的良好示范效应带动了桑蚕产业的崛起。目前已经发展桑树种植1300亩,去年有75户养殖户参与养殖,桑树养蚕亩均效益达6000元。

 

来源:人民日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