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文化   民族人物   民族工艺   民族生活  

大山深处花烂漫 民进两广组织办上思县瑶族女生班

   

 

  9月3日,艳阳高照。早上4点多钟,上思县南屏乡长龙村的瑶族女生李静就开始起床洗漱,并拿出了原本只有在出嫁时才会穿上的民族盛装。这一天,李静将和其他55名瑶族女生一起,迈入上思县民族中学瑶族女子初中班。这对于今年已经15岁的李静来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上思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十万大山北麓,长期以来由于受“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传统观念影响,当地瑶族妇女受教育程度很低,读初中的已经很少,能读到高中的更是屈指可数。再加上该县南屏乡、叫安乡的瑶族家庭收入偏低等因素,在“普九攻坚”之前,该县瑶族女孩往往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务农,十二三岁定亲,十六岁结婚,同她们的母亲一样,年复一年,在深山瑶寨里割松脂、采八角……直至终老。

  “姐姐很早就出嫁了,哥哥也是小学都没读完就辍学了。可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好心人出钱在民族中学开办了瑶族女生班,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就可以免费在这个班就读,什么钱也不用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心里就有了希望。”说这话时,李静眼里有泪在闪。

  李静所说的好心人就是广东佛山生生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锡标。经广东广西两地民进组织牵线,洪锡标在经过对瑶寨汪门屯、汪乐屯以及民族中学的考察后,于2008年9月1日首届瑶族女生班开班典礼和捐赠仪式上,现场捐赠15万元,用于该班全体学生完成3年学业,来自上思深山瑶寨的56名适龄瑶族女孩幸运地成为第一届瑶族女生班学员。

  其实,早在2003年,民进两广基层组织就开始关注上思县经济教育的发展,探讨智力扶贫的长效机制问题,联手在上思县开展助学帮扶活动。2008年3月,在对该县教育状况的调研中,他们了解到全县每年小学瑶族女孩毕业生均在80个以上,但升入初中就读的均不到一半。由此,一个为瑶族女孩编织梦想的班级设想应运而生。洪锡标资助的首届瑶族女子初中班的正式开班揭开了两广民进推动上思县民族教育健康发展的序幕。此后,两广民进先后联系广西鑫凤置业有限公司、香港德惠基金会、香港福慧教育基金会,在上思县民族中学开办第二、三、四届瑶族女子初中班,共资助瑶族女生224人,资助金额90.86万元。今年9月,由民进会员林凯旋出资26万元资助的第五届瑶族女子初中班也于9月3日开班。

  “每年7月左右,民进组织就会带着企业家过来捐款,我这个校长从来也没有为瑶族女子班的资金发愁过,所有的精力都可以投入在招生和教学上。去年开始,为了帮助考上上思县中学的瑶族女子初中班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民进广西区委会又联系香港福慧教育基金会,捐资57万元在上思县中学开办首届少数民族女子高中班,共招收了50名瑶族、壮族女生,今年9月,第二届高中班也如期开班了。这个故事很感人,从开始就注定没有结束。”上思民族中学校长廖辉动情地说。

  五年来,民进两广组织多次深入瑶寨考察慰问,七十高龄的杨关福教授八次赴桂,即使在2009年身患重病也没有间断;民进广西区委会社会服务部调研员刘艳霞更是为瑶族女生班东奔西跑,深知感恩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刘姐”。“每次听到孩子们这样叫我,我都特别高兴,孩子们把我当成他们的亲人了。”刘艳霞说。

  爱心传递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两广民进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上思县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瑶族女生教育体系。据上思县民族中学介绍,如今,从深山瑶寨走出来的女孩子越来越多,瑶族女生上学率达90%,瑶族女生班学生巩固率达99%。瑶族女生班的孩子们就像十万大山的杜鹃花,在两广民进和社会各界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傲然怒放。(吕巍)

来源:中国政协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