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文化   民族人物   民族工艺   民族生活  

福泉“灯夹戏”

   

   在福泉龙昌的天生桥村,也就是福泉阳戏黄土哨村附近,有一种戏剧叫灯夹戏。

  福泉“灯夹戏”

  灯夹戏是源于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狸猫换太子》。故事中宋朝仁宗皇帝赵祯(公元1010—1063)为李妃所生,被刘皇后用狸猫所换,将皇子占为己有,而李妃因此被加害,流落民间,哭瞎了双眼。后遇包拯才得以和已是仁宗皇帝的儿子相认。宋仁宗为了让自己的生母双目复明,在除夕夜点燃了3724盏花灯,向上天许愿祈福。果然,仁宗皇帝的孝心感动了天神,李妃的眼睛竟然重新获得光明。宋仁宗大喜,以后的每年除夕夜点燃花灯,和皇后亲自扮演小生和旦角,并由6个亲近大臣打锣打鼓,做法事向上天还愿。花灯表演从除夕到十五,历时半个月,以示虔诚,以后逐渐传至民间。而龙昌灯夹戏则是100多年前(具体时间不详),由一个外乡人带来,传授于当地人,成为当地百姓祈福的一种形式。特点是演员们画上脸谱,穿上戏服,手持道具,在锣鼓、二胡、板胡等民间乐器的伴奏下,以唱说结合的形式进行法事活动或折子戏表演,最具特色的是龙昌灯夹戏保留了勾画脸谱的特殊化妆方法,因脸谱生动有神,就更加生动地体现了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比起其他花灯剧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灯夹戏”老戏服

  “灯夹戏”演员

  现福泉龙昌灯夹戏班共18人,均为长冲村天生桥组的成年男人(因该戏剧带有祈愿法事等作用,女人不得参与其中),平时务农,演出时再集中。而资金全是剧团演员们自己出资,各场演出的辛苦费多少不论,甚至可以免费。现存的老戏台在第四代掌坛师魏明学家旁,已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由于安全不能保障,故已多年没有使用,每次演出只能在农家小院里进行。

  表演“灯夹戏”《三下河东》

  “灯夹戏”演员

  现剧团演出曲目有二、三十个之多,比如:《穆桂英大闹洪州》、《三下河东》、《辕门斩子》等历史故事。演出剧目没有戏本,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戏服现有50多件,道具若干,其中传下来的手工绣制戏服还有13件,包括武将服装7件、文官服装6件。每次开唱前,必须由戏班里的掌坛师做法事告知“花灯菩萨”,点燃7盏花灯开光后,方可演唱。直至今日,龙昌灯夹戏已经逐渐演变为祈愿当地风调雨顺、保佑四方寨邻平安健康、祈福成功后还愿的重要仪式。

  花灯菩萨

  “灯夹戏”演员

 

来源:民族文化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