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农 三农资讯   乡村经济   致富人物   美丽乡村   乡村基层  

“沟畎现象”制造的“沟畎效应”——西峰区后官寨乡沟畎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

   

 “沟畎现象”制造的“沟畎效应”

——西峰区后官寨乡沟畎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

  

■  记者  孙天录       

沟畎村是西峰区后官寨乡一个很普通的村子,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2个,农户687户,人口2968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如何带领村民快速致富、步入小康?西峰区后官寨乡沟畎村通过摸索、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路。

三年前,沟畎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承包地不是自己捎带地种就是承包给了他人,甚至有的还荒芜着。针对这种现状,村两委会牵头将土地流转,集中连片搞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沟畎村沟壑纵横,空气清新,这里的土地肥沃,远离农户,最适宜种植养殖。2009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反复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咬着牙决策了一条“走专业合作社的路子”,靠种植养殖起步,在土地上做文章。然而,要把七零八散的承包地集中连片,班子成员路没少跑,神没少费!通过努力,当年以每亩150元流转土地300亩,由村里致富能人领头成立了春满园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思想进步、致富能人进入合作社,以每股1万元入社,保底分红。土地流转后,合作社就开始从山东购回35万元的矮化苹果树苗进行栽植,随后又以每亩300元流转土地300亩,又购回38万元的矮化苹果树苗,除合作社栽植外,把剩余的无偿提供给村民栽植,对于家中无劳力者,村上负责连栽带浇,并且还帮助覆膜。在果树栽植中,还套种了西瓜、辣椒。当时,大多数村民和社员都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太不合乎过去本地的“常规”。但是,实践证明,果树行间套种,不但赚了钱,而且为村民务工创造了有利条件。2011年,春满园合作社栽植了300亩油松,长势十分喜人,到明年每棵可卖到50元,按此计算,可收入近1000万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春满园合作社的引导,该村又相继成立了绿祥和春泰园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20亩,办起了养羊场、养鸡场,栽植了“首尔”、“嘎啦”、“烟富3号”等优质果树280多亩。3个合作社入社社员近百人,其中党员占到了80%以上。

最早成立的春满园合作社投资1500万元已建成了600头种猪繁育场和万头生猪育肥场,年可出栏15000头优秀三元杂交仔猪和12000头合格生猪。并建成了600立方米两级粪便、污水处理池2座,对猪场粪便、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和沉淀,输送到种植基地,既节省了化学肥料的投入,又减少了污染,真正实现了环保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目的,一举多得,两全其美。

绿祥果树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服务队,免费为果农提供信息、培训、技术服务,报酬由合作社承担,社员栽植的果树,修剪、喷药都由合作社负责完成,肥料利用沼渣,由合作社免费供给,社员只负责施肥、浇水、蔬花、剪果,收益由社员和合作社按比例分成。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沟畎村果园面积发展到现在的2800亩,这些果园现在都不使用化肥,他们力争打造出自己的绿色无公害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1年,村上为2600多位村民交了13.6万元的合作医疗费,为社员每人每年发放健康生活补贴500元,从今年开始为全村138位老人发放健康生活补贴。如今,每天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达100多人,而且大多数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在接送孙子孙女之余,到合作社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便就有每天45元的收入,送娃打工两不误,家门口也能赚到钱。全村12个村组长就是12个小工头,干活有人带,活路有人派,生产有条不紊,劳动热火朝天。以春满园合作社为例,2009年入股的社员,每股已经拿到红利3000元,今年可分红利2400元。就今年4月份,3个合作社为村民支付工资达36万多元。绿祥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李德福曾搞过养殖,小打小闹没有起色,加入合作社后,负责养殖技术,自己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不但上班月月有工资,而且入股年年能分红。

沟畎村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考虑的是农民的利益,其次考虑的是壮大集体经济,再次考虑的是投资人的利益。他们只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在近5年内,让沟畎村所有村民都加入到合作社,有钱的用钱入股,没钱的用地入股,人均年纯收入过万元,达到:人上楼,坟下山,土地连成一大片,种植养殖齐发展,沟畎旧貌换新颜。

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是理想变为现实的可靠保证!支部牵头,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能人带动,使村民学有榜样,做有典范。沟畎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路会越走越宽广,村民步步迈小康!

来源:中华人物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著名作家尚建国

著名作家尚建国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