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农 三农资讯   乡村经济   致富人物   美丽乡村   乡村基层  

村子富了 村民笑了

   

  沿着起伏的山峦,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基地里的猕猴桃长势喜人,枝条上挂满了淡黄色的花朵。几名头戴遮阳帽的农妇正在给刚开的花人工授粉,俄嘎村村民李如明正来回查看着授粉情况……

  3年前还是贫困户的李如明,如今有了两个新身份——“新股东”和“职业农民”。李如明以土地入股,按30%的比例参与基地分红;在基地工作,还有工资。

  李如明的变化,源于六盘水实施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如今,该市有9.69万户像他这样的“股东贫困户”。

  贵州六盘水市处于乌蒙山和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的交会处,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貌,农业生产条件极差,贫困发生率高达19.55%。

  “资源分散、农民分散、资金分散,成为阻碍西部农村发展的瓶颈,‘三变’改革打破这一瓶颈,聚集起脱贫攻坚的力量。”市委书记李再勇说,由政府主导以企业为龙头、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以农民为主体、以小康为目标的“三变”改革,唤醒了沉睡的农村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

  “以前农户把土地流转给我们,园区的效益和他们的收益不直接挂钩,积极性难以调动。”米箩镇猕猴桃基地总经理胡君告诉记者,过去农民只是来基地打工,缺乏劳动积极性,几乎是种什么赔什么。

  2014年水城县推行农村“三变”改革后,胡君的基地积极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改变以前以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的经营方式。胡君说,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了公司的股东,地租变成了分红,公司还将每年收益再按三七开分给农民。

  “三七开”,在胡君看来是笔“划算”买卖。“现在农民由过去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公司与农民是种新型的利益共同体,农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胡君介绍说,老百姓在拿工资的同时,也与基地的效益相捆绑,有了奔头,种植用心了,产量也提高了。

  李如明家里的三四亩地以前就种玉米、水稻,一年收成仅够糊口。如今全部土地入股基地,并参与管理猕猴桃种植,月工资3000元,企业在发展初期前5年,每年还给他600元的土地入股金。现在的他对生活充满希望,起了新房、娶了媳妇,一年至少能挣4万。胡君说目前基地覆盖农户1000余户2600多人,盛果期后人均增收可超万元。入股分红挣工资,六盘水市现有27万群众在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务工,年均工资收入达1.23万元。

  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三变”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15元增至2015年的6791元,增长10.8%。改革激活了城乡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如今,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已在贵州全省进行试点推广。

 

 

来源:人民日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著名作家尚建国

著名作家尚建国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