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阳侗乡,内容丰富多彩的地方
何彬/文图
“坪地高山百鸟欢,阳光明媚歌舞圆;侗族同胞万事顺,乡土观念新风传。”这首题为《坪阳侗乡》的诗把坪阳侗乡描写得引人入胜。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位该县南部,百里侗文化长廊最南端,是该县走向东南沿海的桥头堡。北临陇城,东、南接广西,西靠甘溪。从地形来讲,是一个聚宝盆,北有海拔935米的八斗坡(长珠分水岭),东有海拔969米的铜锣山,西有海拔885米的善龙山,南部是湖南省唯一流入珠江水系的河流,最低海拔仅168米。全乡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808人。坪阳乡是三面高山环绕,自然天成的盆地,具有“小海南”之美誉。
除此之外,坪阳乡还是一个文化活动、经济项目、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地方——
文化活动 五彩缤纷
塘头侗寨芦笙舞
坪阳侗乡历史悠久,明朝时期,因团结互助、能歌善舞、心悦诚服,坪阳侗乡成了湘桂黔三省交界处一个著名的侗族集居地。从古到今,坪阳侗乡民族文化灿烂辉煌,无论其语言、服装穿着、民俗风情,都极具地方特色。
在坪阳侗乡,不仅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仍然灿烂侗族文化,还有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的国家级文物马田鼓楼、始建于1820年的塘头鼓楼及桐木鼓楼,也成了侗族建筑物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来,坪阳乡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游客、不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吟咏,而坪阳侗乡神秘的再生人现象,也吸引了我国相关顶级专家高度重视与考究。
为了把古老而别具特色的坪阳侗乡打造成一条龙服务的文化产业,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侗族文化的优良品种,坪阳乡党委书记吴宏植、乡长龙成立亲自为侗族文化项目出谋划策。就坪阳侗乡文化项目的策划与开发,乡里相关领导班子与坪阳乡各村领导达成了一样的发展思路——
为了丰富坪阳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弘扬、挖掘侗族文化精髓,服务与促成都垒乃至整个坪阳的经济建设,坪阳乡决定在2012年成功地举办首届“都垒侗寨民俗文化节”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文化节”再现都垒侗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活,让全国甚至全世界各族同胞都来共享都垒侗寨的文化大餐。但是,今后“都垒侗寨民俗文化节”,坪阳乡决定往更权威的方向发展,如由国家级相关部委主办、由国家级新闻单位支持的“中国湖南都垒侗寨民俗文化节”。只有这样,都垒侗寨才会在社会各界的欣赏与支持中顺利发展,才会在经济竞争中迅速赢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但除了“都垒侗寨民俗文化节”之外,坪阳乡决定要在以下几点下功夫:
1,挖掘和发扬坪阳侗乡民间文艺精品,如:戏曲、舞蹈、音乐,把最精彩的文艺节目献给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让他们的赞赏与眷恋换来坪阳侗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重点开发侗族手工艺品,并向客人展示与销售,如:侗锦、服饰等,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旅游纪念品。这些手工艺品虽然进度慢,但是,一旦进入市场销售,就会赢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解决各村寨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3,由乡政府立项,建立“中国湖南坪阳侗乡文化博物馆”,展出坪阳侗乡相关的戏曲、舞蹈、音乐、文学、摄影、服饰、节日习俗等。利用博物馆打造坪阳侗乡一张永久性的名片,既能赢得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坪阳侗乡的民间文化也会随之繁荣似锦起来。
4,挖掘、保护、开发坪阳侗乡文化精髓。所谓坪阳侗乡文化精髓,是指坪阳侗乡的戏曲、舞蹈、音乐、文学、服饰、节日习俗、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喜事习俗及饱满侗族人民智慧的吊脚楼、鼓楼、凉亭、风雨桥。
5,以一村一特色把坪阳侗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虽然坪阳乡每个村寨都有戏曲、舞蹈、音乐、文学、编织等方面的人才。但是,在传统文化项目的开发方面,如果一脉相承,反而不利传统文化项目进入经济命脉,赢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坪阳乡党委、坪阳乡人民政府建议坪阳乡各村,以一村一特色进行立项开发,但村与村之间共享旅游资源。但是,每个村都要有人专管民间文化项目,而且责任到人,随时监督各种与项目相关的事情,以便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都得到保障。
因地制宜 开发经济
坪阳乡东江片蔬菜基地
坪阳乡东江片晚熟椪柑
坪阳乡东江片具有亚热带的优势条件。近几年来,在坪阳乡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已经在东江片的几个村建立蔬菜基地600亩、水果基地500亩,开发各种反季蔬菜与水果,如:辣椒、花茄、红茄、苦瓜、四棱豆、碰柑、蜜桔、晚熟碰柑、冰糖柑等品种,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村民增加了一条稳定的经济渠道。
因为坪阳乡东江片具有亚热带的优势条件,因为东江片反季蔬菜与水果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坪阳乡人大代表机关代表团副团团长何彬还准备策划“坪阳乡亚热带反季蔬菜水果公园”。通过公园形势,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欣赏与品尝中,把坪阳乡亚热带反季蔬菜水果的味道带到自己的地方,用游客的感觉把坪阳乡经济产品的推而广之。
最近,记者从坪阳乡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了解到,坪阳乡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有新的突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就记者“如何发展农业产业的问题”,乡长龙成立提出五点:一是出台优厚政策,巩固和扩大东江片反季果蔬基地种植,争取2015年扩大种植面积达到200亩以上;二是积极扶持发展油茶林等特色产业;三是加快农业合作社组织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着力抓好以黔邵花猪、贵州黄羊、肉牛为带动的养殖业;五是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坪阳在外老板,打工能人回乡创业和利用妇女、老人、闲置劳动力,引进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企业安置就业。
由此可见,坪阳乡党委、政府紧抓区位优势,以农、林、牧三大产业为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方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乡域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还实现了农民就近就业与增收致富的两种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