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老年 养老资讯   休闲养老   健康老人   孝行天下  

空巢老人缺“话疗”

   

“话疗”,意即心理咨询。它本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对有心理问题的人进行谈话治疗,通过一系列谈话技巧,使患者豁然开朗,走出迷惑和困扰。其实,不独是有心理问题的人需要“话疗”,很多空巢老人也需要“话疗”。

有专家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孤独终老三大挑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在日本等高龄化国家,“空巢孤独死”现象较为普遍,演化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老年人自杀是空巢综合征和空巢孤独死的极端情形,令人扼腕。

现在不少老年人吃穿不愁,就是觉得日子过得寂寞,老两口整天在一起也没有什么话可讲。假如其中一位仙逝,那么活着的那一位就显得更加孤独,有的还会患上抑郁症或老年性痴呆症。远的不说,就在2015年春节长假过后没几天,南京警方就接到了不少老人发生意外的警情,更有甚者,两位老人居然不约而同选择了轻生。这些老人大多是空巢老人,随着假期结束,儿女们各奔东西,老人的意外就在这种分离的时候开始发生。节后空巢老人意外事件频发,其实是老人们患上了因亲人分离导致的集焦虑和抑郁于一体的“空巢节后分离症”。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重要的社会互动,空巢老人之所以会产生种种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互动的丧失。因此,把治疗心理疾病的“话疗”方法运用到老年人身上,尤其是用到空巢老人身上,多给空巢老人一些“话疗”,就相当于给空巢老人补充了“精神补养剂”,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子女而言,“话疗”是一种不用花钱就可尽孝的礼物。遗憾的是,如今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不理解父母的这一心理需求,认为自己与父母有“代沟”,缺乏共同语言,甚至觉得老人啰唆而不愿意与其沟通。这些想法和做法,对老年人来讲,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媒体曾经报道,在湖北某大学校内,一位头发花白的七旬老人,不时询问路过的年轻人,想找大学生“话疗”,陪说话50元一次,“我就是想找个人跟我说说新鲜事”。还有一位心理医生碰到一位老人挂诊,老人解释道:“我就是因为寂寞无聊,没有人跟我说话,也没有人听我讲话,所以我才挂了您的号,向您倾吐我内心的苦水。否则的话,我每天只能看电视。电视节目的内容虽好,但是我总不能跟电视机讲话啊!”看到这样的事例,总会让人戚戚然心有痛感。

当下,“空巢老人”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多给空巢老人一些“话疗”,亲情不能缺位。因为不管是从道德上还是法律上来说,子女都是赡养照顾父母的“第一责任人”。为人子女者,要在关心父母物质生活的同时,多与年迈的父母聊聊天。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要在电话里和网络上多同父母进行话聊互动,让亲情的温度慰藉父母寂寞的心,让老人充分享受到天伦之乐。当然,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走出小屋,多与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往来,让自己开朗豁达起来。

同时,社区和养老机构也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媒体曾经报道,有些地方的社区或街道推出了“时间银行”,征集志愿者去照顾本社区或街道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然后等这些志愿者自己也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再由其他的志愿者去照顾他们。这无疑是对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社会化关怀的一种有益尝试。

笔者建议,社区和养老机构还可以通过设立“老年话聊员”这一心理关怀角色,弘扬邻里守望精神,动员志愿者和社区业主“常入户看看”“常入户聊聊”,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排遣老年人的负面心理,建设老年人的积极心理,让老年人感觉到温暖、关怀和体贴,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来源:光明日报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