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老年 养老资讯   休闲养老   健康老人   孝行天下  

7旬老人当上种姜“状元”

   

 

“种姜和做事一样,都是从细节做起。”说起自己种姜,陈家俊老人感受很深刻。

  年过七旬,头盘种姜,没想就弄了个“状元”,陈家俊一下成了雁江区保和镇盘龙村的“明星”。

  老人“偷偷”种的5分地大姜,成本不到800元,到收获的时候收了4400多斤,卖了7000多元,亩产比起村里的平均水平4000多斤高了一大截,成为全村普通种姜户中的“状元”。近日,记者在盘龙村一家茶馆里见到了陈家俊,老人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种姜夺魁的“秘密”。

  盘龙村位于沱江冲刷成的平坝上。问起今年的收成,村民们个个都喜在脸上,甜在心里。至于今年谁的产量高,个个都说当数盘龙村四组的陈家俊。“他防虫做得好,产量最高。”同村的李大姐一下道出了老人高产的“秘密”。

  人生七十古来稀,老人今年76岁,但说起话来头头是道。陈大爷说,子女不让自己干农活,可就是闲不住,村里组织种姜的时候自己背着儿子“偷偷”种了5分地。说起自己的丰收,老人说:“防虫是一方面,更多是科学种植,跟书本学跟、专家学,多摸索把每个细节都做好做踏实,我比别人多收了一点,这些细节才是关键。”

  “我和村民一样是头一回种姜,没有经验。”说到自己的秘诀时老人谦逊地说。老人说自己更多的是“干哪行爱哪行”,做个小学生,注重细节,科学种植,有准备地种植。村民们说,产得多是因为防住了老母虫。老人说,其实那只是他众多细节中的一个。“种姜和做事一样,都是从细节做起”。

  “当时村里通知要洒绿色农药防害时,我看中了用药时机,这一点使我在虫害上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老人说着自己高产的原因。村民们将这一点归结为老人高产的秘密。陈大爷说其实他在最开始就做了一些准备,先施足底肥,后面长势就足,也就用不着半路加肥,有的村民就是因为姜在出新苗的时候加肥加到苗干上,烧了苗子伤了根。加上老人用了膜有了保温措施,出芽也快,等他的姜都长七八厘米了,别的地里才开始发芽,肯定出苗低不耐寒抵抗力差,后边产量肯定要受影响。

  “其实要再做好点,我的产量还可以提高的。”说着说着,老人爽朗的笑脸突然严肃起来,眼神里充满了信心。他说行距比起今年可以再开大一点,从1尺6寸增加到2尺1寸。另外就是他从请回来的王师傅那里学到的提前苞芽,在农历二月底就提前放姜种催芽。等下种的时候再覆上黑膜增温保湿,还能抑制杂草生长。

  老人说,他还计划明年要扩大种植到1亩以上,自己有信心、有决心,走出去向他人学习,请人进来指导自己,把来年的亩产提高到10000斤以上。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一些之前有顾虑放不开步伐的、保守不太主动的村民都积极主动来找他取经,村里图书室里关于大姜种植的科技书时常都要提前预订,从外地来的专家王师傅经过村里的时候总是被村民争相拉到自家吃饭。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老人说,“我一个人丰收不叫丰收,我一个人出名也不叫出名。等全村的村民都丰收了才是真丰收,全村出名了才是真出名。”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