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建“爱心小院”
72岁的老人丁超,在江苏省徐州市定居30多年,祖籍安徽宿州。从22年前收养第一个孤儿开始,向残障人士、孤儿献爱心的行动就没有停止过。现在,她在铜山区张集镇孟庄村一片9亩大的土地上建了一家“爱心小院”,收养14名残障人士和孤儿。小院里种着蔬菜,养了一大群鸡,基本上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不过,依据小院目前的硬件设备,很难通过民政部门对其身份的认可。
丁超是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的退休职工,因为工作忙,丁超一直没有结婚。1987年,因病从单位退休,如今每个月领三千多块钱的退休金。退休的时候她患上了冠心病,在之后10年里一直都在到处寻医问药。1991年,她收养了第一个孤儿李敏。“他是安徽泗县人,当时只有16岁,一个人在徐州街头流浪,被我给带回家收留。”现在,李敏已经结婚生子,做起了装潢生意,小日子过得很是红火,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抚养他成人的丁超老人。
随着身体的好转,丁超也逐渐将精力转移到收养弱势人群上来。6年前,安徽蒙城小伙小贝(化名),因在工地打工摔伤而瘫痪,父亲无力抚养,便把小贝送到丁超家,“当时正好和我侄子在张集镇开厂,就把小贝送过去了,又把他父亲接过来,爷俩也好有个照应,在厂子里看厂房。”4年前,丁超的好友给她送来3名贵州孤儿,她二话没说就收留下来了。丁超说,“爱心小院”目前收养了14人,其中残障人士7人,健康有劳动能力的7人。这些人中,孤儿6名。丁超告诉笔者,这14人中大部分都是安徽宿州、蒙城人。
“爱心小院”距离张集镇街区只有两公里远,占地9亩,原是村里的敬老院,有两排住房和大片的空地。丁超说这块地原是租来做厂房的,后来厂子不开了,就又和村里签了租赁协议,每年租金一万多元都由她来支付。
小院里铺着石子路,空地上种着茄子、辣椒等蔬菜,在靠近大门的地方,搭起一个网棚,里面养着很多草鸡。“每天鸡蛋都吃不了,多余的会被存起来送到集市上卖。”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小院帮忙的28岁小伙陈永锋说,他也是安徽宿州人。平日里,有3名分文不取的志愿者长期在小院里帮忙,“有一个做饭的,一个负责整理内务,我是负责管理,另外养鸡和种菜。”陈永锋说,小院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丁超说,她办“爱心小院”也引来不少老同事的支持。“平时小院的花销很少,最多的一个月才用了三百多块钱。”
“爱心小院”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身份未得到民政部门认可,丁超称目前正在做各项申报工作,希望能办成一个“庇护安养中心”的慈善机构。如果申报成功,她会扩大规模,将收养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人民政协网 由中华人物网编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