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冕“中国长寿之乡”桂冠
依山傍水几江城区。 重视老龄工作,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中山古镇千米长寿宴。 运动健身,蔚然成风。 2012年6月13日,是江津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江津区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江津,这座地处长江之滨的城市明珠,由此成为重庆首个“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在所有“中国长寿之乡”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寿星分布最均衡。 严格评选: 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长寿之乡”考核指标 据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介绍,“中国长寿之乡”的评选由中国老年学学会发起评选并认定。自2008年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获评首个“中国长寿之乡”迄今,包括江津在内,已有27个城市获此殊荣。 “‘中国长寿之乡’的评选认定非常严格。申评城市必须要有3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即‘长寿具有代表性’、‘长寿具有整体性’以及‘长寿具有持续性’。”赵宝华介绍。以江津为例:在“长寿具有代表性”上,江津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户籍人口分别为148.6万人、149.1万人和149.2万人,百岁以上老人分别为109人、108人和115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连续3年超过“十万分之七”的评审标准。截至目前,该区总人口150.4万人,健在百岁老人122人,占总人口比例的十万分之八点一。现年112岁的蔡树华,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极有望成为重庆最长寿的女寿星。 在“长寿具有整体性”上,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津平均预期寿命74.52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2岁。目前,江津现区域人均预期寿命为78.84岁,仍高出全国平均寿命。 在“长寿具有持续性”上,江津2008年80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为2.35%,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同比分别达2.38%、2.67%和2.88%,连续3年均超过全国1.4%的同比例标准,符合长寿持续性特征。 而江津在“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等其余12项评审考核指标上,也超过国家标准。一系列严谨准确的数据,让“中国长寿之乡”桂冠毫无争议地落在了江津头上。 江津此次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不仅为重庆摘得首个“中国长寿之乡”桂冠,也成为继上海崇明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不仅如此,江津还创下了“中华长寿之乡”评选的“三个最”——在众“中国长寿之乡”中面积最大(幅员3200平方公里)、人口最多(150万人)、寿星分布最均衡(城镇乡村、工矿区等处皆有)。 因此,江津区的“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可谓含金量十足,它标志着江津区在锲而不舍地追求幸福长寿的征程中,摘取了最高褒奖和最权威认可。 长寿密码: 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厚重、社会心态平和、土壤中富含硒是江津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长寿者众,江津有何独门秘笈?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物产丰富等优良的生态资源,这是江津人健康长寿得天独厚的优势。 江津属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尤适于老年人颐养天年。浓密的森林环境既净化空气杀灭真菌,还生产出了大量素有“长寿素”之称的负氧离子。今年4月,重庆市林科院在全市设立9个负氧离子含量监测点,测出江津区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超过24000个,位居同类监测点最高水平。江津由此获得重庆市“天然氧吧”的美称,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拥有127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的江津,水资源异常丰富,水质状况优良。长江与绢细的綦河、塘河、笋溪河织成水网,覆盖江津全境。多年来,全区饮用水水质、大气和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无山不绿,有水皆清。 物产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检测该区的土壤时发现了大量硒等促进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抽样检测李市镇龙吟村辖区内的小麦、大米、茶叶、绿豆、泉水、黄豆、玉米、胡豆等,检测结果显示为富硒产品。近年来,经土壤检测,又发现该区的蔡家、嘉平、中山、四面山、柏林、永兴、西湖等镇的土壤富含硒。这8个镇围绕硒资源大力发展富硒茶叶、富硒海椒、富硒金银花、富硒大米、富硒西瓜、猕猴桃、卡拉卡拉柑橘等特色农产品。江津不仅是全国商品粮、柑橘、瘦肉型猪、速生丰产林和食品工业基地,还揽有“中国柑橘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4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7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1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重庆名牌农产品20个,地理标志登记2个,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市区)”的殊荣。 硒被誉为“抗癌之王”,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除了抗癌,硒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长期食用富硒食物,让江津区百姓极大地降低了癌症发病率。据专家介绍,水土富硒是江津人长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除了森林、空气、水质、物产四大硬件上的因素之外,江津软环境的发展对其荣膺“中国长寿之乡”亦功不可没。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江津百姓乐观、坚韧、开朗的健康心态;地方党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引领,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破坏,让江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百姓能够“乐业”与“安居”并举。此外,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全面普及,对老年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做到了让江津百姓普遍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环境越来越优美,民风越来越淳朴,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江津人怎能不长寿?”赵宝华感叹。 品牌效应: 深度挖掘长寿秘诀,研究长寿养生文化,发展长寿养生产业,巩固共享“中国长寿之乡”成果 “长寿是人们的最高追求。我们常用来祝福人的话就是:长命百岁。谁不愿健康、幸福、长寿?这个荣誉的背后,意味着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保障的进步,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江津区委书记陶长海认为,江津有很多荣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综合性最强,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片,对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荣誉感、自豪感以及增添江津的文化软实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陶长海表示,江津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的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江津将以更高标准发展老龄事业,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壮大长寿养生产业,研究推广长寿养生文化。为放大“长寿之乡”品牌效应,巩固和共享长寿成果,他欢迎专家学者赴江津考察调研,深入、系统地解读江津的“长寿密码”,欢迎世界各地的人们到江津感受长寿现象,探秘长寿文化。 江津区长刘加才介绍,江津将用好“中国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大力吸引资本、人才、技术促进长寿产业的发展,大力打造食品产业、旅游产业、养老产业、休闲文化产业等长寿产业链,围绕“富硒”和“生态”两张牌,将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等健康食品。 市民政局副局长、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沈文彪说,江津成为重庆市首个“中国长寿之乡”,这既是江津人民的光荣,也是全市人民的福音。我们将在深入持续探索老龄事业的进程中,大力推广江津的成功经验,让江津长寿现象经验、长寿模式走向全市,乃至全国。 文/彭光灿 李林峰 图/贺宝胜 宋林 杨华 曹成 来源: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