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农 三农资讯   乡村基层   致富人物   乡村经济   三农科技  

村官创业 带富农民

   

  山东陵县陵城镇五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天忠,在自己建起两个百米蔬菜大棚,实现率先致富的同时,还成立了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批发市场,通过实施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带动500多户农民走上蔬菜致富的道路,年人均蔬菜收入1.5万元。

  目前在陵县,像李天忠这样的“双带”型农村社区(村)党支部书记还有296名,先后发展各类致富项目305个,带动10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发挥好支部班子强村富农作用,既要加压力,又要提能力,还要增动力,就是要打造一支‘发展有办法、创业有项目、富农有本领’的‘三有’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陵县县委书记马俊昀说。

  “双培双带”选好带头人

  农村变不变,基础在党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陵县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打破地域、身份、职业限制,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引智外聘等方式,选拔了560多名能人型、创业型党员进入农村支部班子,296名“三有”党员选任为支部书记,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引来了源头活水。

  信用社退休女干部高明荣“临危受命”,2004年担任后王社区党支部书记。一名58岁的女党员,凭着一颗公心、一份热心和誓要改变后王社区落后面貌的决心,将昔日上访不断的乱村,建设成了街道整齐、高楼林立、设施齐全的明星社区和附近的“商贸中心”,全村245户中个体经营户达到了160多户,人均纯收入1.2万元。

  想再次“退休”的她,在2010年的村“两委”换届中,再一次以全票当选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当选就职时,她说:“群众这么信任我、支持我,我没理由不干事。” 

  激励机制是保障

  “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内在的动力是关键,外在的激励机制是保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芳介绍说。

  陵县投入596万元,将支部书记报酬提高了7376元,办公经费增加到6525元,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干事。实行了农村支部星级化管理办法,“以绩定星、以星定酬”,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今年“七一”表彰大会上,又对602个农村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进行隆重表彰奖励,每个支部班子奖励现金1万元。

  一系列考核奖惩的兑现,让西于架社区支部书记黄云洲“坐不住”了。5年前,他自己创办了一家木片加工厂,年销售收入几十万元。但是,“面对组织的重托,对群众公开承诺,我没有理由不干好。”他说。

  今年,他以自己的木片加工企业作为抵押,为5户村民贷款30多万元,建起了木片加工园区。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全村掀起了创业热潮,全村从事木片加工、销售、运输的达到了200多户,仅木片加工户均增收5000元。

  提升带头创业能力

  只有让农村党员干部具备了创业的理念和能力,才能带领村民共同发展。陵县采取专题讲座、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实行农村党员干部创业菜单式培训轮训,每年举办养殖、种植、企业管理等培训10个班次以上,并有计划地组织异地培训。今年,组织了20名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赴北京韩村河村进行了农村合作社专题培训,提升带头创业、带领致富的能力。

  拥有“水泥护栏”专利技术的芦坊党支部副书记范新胜,在多次参加培训中开阔了视野,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经过上百次试验,创造性地生产出了欧式环保艺术水泥护栏。2005年,他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目前,他的企业共有各类科技人员、职工200余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范新胜致富不忘众乡亲。几年来,他免费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先后帮助群众外地创办企业6家,吸纳本地劳动力700多人。他说:“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村干部,只有给群众作出示范,带领群众致富才更有说服力,所以,没有理由不争先。”

  目前在陵县,在田间地头、牛棚猪圈、企业厂房总是活跃着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以自己创业致富的实际行动为群众作出了表率,并承担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使命,“没有理由”成了他们有理由的“底气”。

来源:人民网

1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人物展示

著名作家尚建国

著名作家尚建国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