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黄崖村万只珍禽致富失地农民
走访连云港市连云区黄崖村,笔者发现很多村民不是拿着锄头下地干活,而是戴着手套和口罩给他们的“宝贝”们喂食。在人大代表和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渐渐开始饲养水貂、蓝狐、蓝孔雀等珍禽。
土地征收农民失地
拥有2000余亩土地的连云区云山街道黄崖村,随着连云港港口集团公司中心货运站一期工程便占地600余亩,随着二期、三期工程的开展,占地面积将不断扩大。另外,连云港疏港通道占地200余亩。这几项大的建筑工程的土地征收均来自于农田,因此,农民可用地不断缩水。
区人大代表、黄崖村党支部书记龚成兵说:“农民要生存,要吃饭,祖祖辈辈都靠着那几亩土地,所以对土地有特殊的情怀。现在土地被征收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年轻人可以外出打工,但是失地的中老年人则不行,他们一方面舍不得背井离乡,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技术”。
“但是农民要生存,要吃饭!”村副书记刘波说道。针对这一问题,云山街道黄崖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发展养殖业,饲养水貂、蓝狐、蓝孔雀、珍珠鸡等珍禽。
村干带头引导饲养
村里为养殖户提供诸多优惠:免费提供水、电;另外,考虑到禽类粪便、叫声有可能会影响其他居民生活,村里还积极为养殖户们寻找最佳养殖地点,靠山的荒地成为首迭。这样一来,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也不会引发农民纠纷。
大多数村民是第一次饲养珍禽,考虑到成本和经验等因素,村民们还不太敢放开手脚。区人大代表、黄崖村党支部书记龚成兵便决定亲自饲养野鸡2000余只,一方面跟大家一起摸索,另一方面也是跟大家一起承担风险,给村民们吃了颗定心丸。
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大家纷纷开始饲养珍禽,但因为这个计划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村里限户养殖,把养殖珍禽的家庭数控制在10户以内,确保在稳定中求发展。至今为止,龚成兵、刘广云、张培银、刘保能、刘保合等家庭饲养珍禽共万余只。
村里除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为养殖户提供经验指导。黄崖村驻村指导员刘寿柏是村里的老书记、老人大代表,以前也饲养过河蟹,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人们都信得过他。每次村民们在饲养珍禽时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他寻求指导和帮助。
刘寿柏本身住在黄崖村,村民来访也方便,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村民有困难,老刘都会尽职尽责。一天夜间,养殖户刘广云的水貂出问题了,老刘听闻,立马冒着严寒披衣前往,问题解决好时天已经大亮。有时一些具体问题他解决不了,便帮助村民通过政府、专家等渠道,直至问题被解决。
村民致富我们开心
来到养殖珍禽专业户刘广云家中,他们正忙着给水貂喂食。刘广云是村里第一个养殖珍禽的家庭,至今已养殖15年。他家里有水貂2000多只,貉子1000余只,蓝狐近百只。刘广云对记者解释道:“我家的水貂是从东北大连那边引进来的,品种好,生长快,现在靠自我繁殖。平均算下来,每只母水貂一窝最少可以生四个小崽子。”。前几天,刘广云卖了500余只水貂,最近,又有客户来预订600只。“最近两年收成挺好的,盈利几十万元没问题,虽然吃点苦头,但值了!”刘广云笑着说道。
区人大代表、黄崖村党支部书记龚成兵对记者说:“之前为确保村民挣钱,跑这跑那,的确很辛苦。人民代表为人民嘛,现在看到村民们挣钱了,我们付出的也值了,真得为他们开心”。
1